朝鮮戰爭第一集,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為什麼朝鮮從不慫美國
歷史故事 / 社會時事 / 國際視野 / 文化思想 / 住山記年
··· 歷史故事 ···
1945年,日本簽訂投降協定。而投降協定中明確指出,日本要歸還收到侵略的領土。
8月15日,投降協定的正式簽訂,也標誌著日本將進行大規模撤離工作,而距離日本最近的朝鮮半島首當其衝。
出於戰略需要,美國與蘇聯各自佔領38線南北地區。自此朝鮮南北部分裂,也進入到長期的拉鋸戰中。
1948年8月至9月,朝鮮半島南北部各自成立臨時政府,分別為大韓民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
朝鮮和韓國
而雙方政府的成立,也間接促成了美國與蘇聯在朝鮮半島先後撤軍。時間線到了1950年,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新中國的成立也意味著在遠東地區除了美蘇外又興起一股全新的勢力。
中國宛若美蘇在朝鮮半島局勢中的緩衝劑,三方的默契使得朝鮮半島極少的有了一段可以自我做主的時期。
1950年6月25日,時任朝鮮民族主義共和國領導人的金日成突然命令朝鮮人民軍於當日凌晨快速透過三八線,透過三條戰線向韓國軍隊發動全面進攻。
這一行為也拉開了朝鮮戰爭的序幕。
單從雙方實力來看,朝鮮人民軍的作戰能力要強於大韓民國的部隊。
開戰僅九個小時,西側朝鮮人民軍便佔領開成、翁津等地區,一天後的6月26日更是奪下議政府。此時的韓國首都漢城已經近在眼前。西路的朝鮮人民軍一路勝利的背後,中路及東路作戰部隊也取得了極大戰果。
大韓民國春川、江陵等地區先後被佔領。自此,戰線被推進到漢城、洪川一線。
經過短暫的修整,朝鮮人民軍集中力量於27日進攻漢城,最終28日成功佔領漢城。
成功佔領大韓民國首都,一方面說明大韓民國的軍事實力遠不如朝鮮人民軍,另外一方面也意味著單以大韓民國並不足以與朝鮮抗衡。
朝鮮戰爭
原本平衡的局面失衡,自然會觸動利益,處於弱勢的韓國也意味著美國將在朝鮮半島失去一部分權利。
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命令駐紮在日本的美國部隊迅速介入,朝鮮半島的局勢惡化,極容易牽扯精力,而此時的臺海局勢也極為微妙。
為了防止在朝鮮半島局勢惡化的同時,新中國開始作戰,美國第七艦隊分別進駐臺灣高雄及基隆兩座港口。
在日本的美國第八集團軍第24師陸續登陸朝鮮半島,其中的先遣隊史密斯營更是透過飛機先一步到達釜山,向韓國烏山以北地方開進。這一舉動意味著他們將與剛剛佔領漢城的朝鮮人民軍西路部隊直接相撞。
而此時的朝鮮人民軍也沒有停下他們的腳步,7月3日,朝鮮人民軍突破漢江南岸防線。仁川、水原地區相繼落入朝鮮手中。
朝鮮人民軍
不僅如此,在烏山以北地區遭遇的史密斯營也被朝鮮人民軍殲滅大半。並順勢拿下烏山平澤。而中部部隊和東部部隊也順勢挺進。
一時間韓國只能退至烏山-三涉以南地區,此時的三八線更應該稱為三七線。
面對這一情況,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對於局勢異常關注,面對美國的武裝介入,7月7日新中國保衛國防第一次會議緊急召開會議宣佈,以解放軍13兵團組建東北邊防軍。
美24師面對潰逃的史密斯營深知朝鮮人民軍與大韓民國士兵不一樣。於是,美24師在大田地區設立狙擊陣地。
而就在新中國國防會議釋出的當天,7月7日,朝鮮人民軍發動大田戰役。
激戰一日,人民軍重創美24師,佔領天安地區向大田進軍。若是單純對於這次朝鮮與美國的戰鬥評價,可以以朝鮮人民軍佔據絕對人數優勢來解釋。但與美24師同時設立狙擊陣地的還有數量龐大的大韓民國軍隊。
朝鮮人民軍以一己之力重創由美軍參與並領導的韓美混編部隊。
面對人民軍攻勢,美軍只好調動美25師和美精銳騎兵一師快速進駐韓國。
朝鮮人民軍與美軍的戰鬥
7月19日,朝鮮人民軍發動對大田地區的總攻,美軍抵抗至20日下午最終 24師師長迪安宣佈撤退。但此時的美軍還沒有之後的撤退速度,最終美24師師長迪安被俘虜。
面對氣勢洶洶的朝鮮人民軍美韓部隊只得在洛東江以北及以西地區設立防禦陣地等待後援。
然而這一舉動並未阻止朝鮮人民軍,此時的東部人民軍及中部人民軍已佔領洛東江以西地區。而東部人民軍更是突破洛東江,攻至永川、浦項一帶。
自此儘管美韓部隊拼死反撲,更是呼叫B-29轟炸機等武器。但還是被壓制在釜山附近近1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內。
雙方前後激戰十餘天,最終人民軍撤退至洛東江西部及北部地區。
從朝鮮與美國,朝鮮部隊與美國部隊的交手情況來看,朝鮮不服美國,是有歷史原因和歷史背景的,也是一脈相承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