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喊出了這句振聾發聵的名言,在大澤鄉敲響了秦王朝的喪鐘。
聽聞這個訊息,各地百姓是“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短短几個月內,陳勝吳廣的軍隊,便由900戌卒擴充到了幾萬人,地盤也急劇擴大,張楚政權建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說的真好,他的手下大將武臣是深以為然,他也覺得自己很有種,於是,在陳勝稱王2個月後,武臣也稱王了。
而武臣手下有個大將叫韓廣,這個人也覺得陳勝說的有道理,於是,在武臣稱王后,他也稱王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先來說說武臣為什麼敢稱王!
武臣,陳郡陳縣人,是陳勝的鐵哥們,二人交情很好,陳勝佔領陳縣後,武臣就去投奔了他,很受陳勝重用。
張楚政權建立後,陳勝制定了“主力西征,偏師略地”的策略。
“假王”吳廣率主力軍向西直奔滎陽,取道函谷關,兵鋒直指秦都咸陽。
大將鄧宗(楚人)向南,攻取九江,收復楚國故地,大將周市(魏人)向西,收復魏國故地,大將召平(廣陵人)向東,收復吳越舊地,還有一路向北,收復趙國舊地。
新政權初建,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陳勝手下大將張耳、陳餘也想領一路人馬,收復趙國舊地,極力向陳勝爭取。
然而……陳勝卻不想讓他們兩個獨攬這份大功,因為,這份功勞,是他給好兄弟武臣準備的!
可是,張耳、陳餘請命了,他也不好置之不理不是?於是,他命武臣為主將,邵騷為護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一起率3000人馬去攻打趙地。
武臣在北上之時,就在張耳、陳餘的建議下,先派出了“宣傳隊”,讓他們去宣傳秦國暴政,號召趙地豪傑殺官造反,跟著陳勝建立不世之功,將來也好裂土封王。
武臣的這個宣傳,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趙地十餘座城池,軍隊擴充到了上萬人,他還被推舉為武信君!
可是,“宣傳隊”的成果,也就這樣了,其餘城池,被秦軍嚴防死守,不打恐怕是拿不下來。
武臣其實是個草包,一聽打仗就沒下手了,打?還是不打?
古人在做大事前,總喜歡占卜算卦問鬼神。
當初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時候,也找人算了一卦,魚肚子裡寫著“陳勝王”的丹書,就是受算卦的啟發。
這個武臣也不例外,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就找了個神運算元——范陽人蒯通,問他怎麼搞!
這個蒯通究竟算的準不準,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的腦子是真的好。
武臣一問,蒯通便給他出了個招兒,那就是以范陽縣令徐公做文章。
蒯通告訴武臣,趙地其他的城池,之所以不願意歸順他,是因為城裡做主的,是那些縣官之類的官員。
之前武臣號召豪傑們殺官獻城,讓許多城池的官員怕了,他們有了防備,豪傑們也就得不了手了。
而城裡的官員們,對起義軍其實是懼怕的,若武臣能善待這些官員,肯定有不少官員願意獻城歸順。
武臣一聽,是這麼個道理啊,可要怎麼取得這些官員的信任呢?
這個好辦!蒯通說樹立一個榜樣就行,比如說范陽縣令徐公,他跟徐公很熟,他能勸徐公獻城!
在得到武臣首肯後,蒯通便去找徐公了,一見面,蒯通就對徐公說:“我是來給你弔唁的,因為你馬上就要死了!”。
這話,把徐公嚇得不輕,忙問自己怎麼就快死了?
蒯通說:“你當縣令的時候,得罪的人太多了,你判了多少人?殺了多少人?被砍手砍腳的又有多少?
以前有秦律,被你治罪的人不敢反抗,如今起義軍已經打到門口了,你知道有多少人等著殺你?”。
聽蒯通這麼一說,徐公是冷汗直冒,蒯通見嚇住了他,又緩緩道:“其實,你想活命,還有一線生機,那就是投降義軍,把城池獻出去!
若是如此,義軍必定保護你,然後,你就為義軍效力,拿著繳文,去說服別的城池的官員獻城,以此立功!”。
徐公一聽,這個辦法不錯,投靠了義軍,若是有貢獻,說不定還能升官發財,於是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果然,在徐公獻城後,武臣對他很禮遇,賞賜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徐公見狀,感恩戴德,駕著馬車,穿著錦衣,四處給義軍說好話,在他的宣揚下,趙地又有30多個城池獻城,這便是著名傳檄而定。
透過這種方式,武臣幾乎兵不血刃,就收復了趙地。
這時候的他,就有些洋洋得意了,好像這個打天下,也不是啥難事兒哈,自己這2個來月,收復的地盤,可不比陳勝吳廣少。
就在武臣飄飄然的時候,張耳、陳餘過來攛掇他了:“大王您功勳昭著,如今趙國已盡入您的囊中,功績堪比陳勝吳廣,這陳勝稱楚王,不如您就稱趙王,跟他平起平坐!”。
武臣一聽,有些猶豫了,倒不是覺得稱王這事兒過分,而是他的家人還留在陳縣,在陳勝手中,自己要自立為王,恐怕家人要遭殃。
然而,沒幾天,武臣便決定稱王了,當了王還會缺女人?有了女人,想要幾個孩子生不出來?陳縣的那幾個家人,就自求多福吧!
得知武臣稱王,陳勝氣的是七竅生煙,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鐵哥們會背刺自己。
他本欲殺掉武臣留在陳縣的家人洩憤,但卻被大臣蔡賜給勸住了:“秦國還沒滅,不宜樹敵,既然武臣稱王了,不如就承認他,攛掇他去打秦國。”。
陳勝一聽有道理,就照做了,可武臣卻沒聽他的,秦國是硬骨頭不好啃,不如去攻打燕韓舊地,繼續擴充自己的地盤。
於是,武臣也學陳勝,兵分三路,派手下大將韓廣奪取燕地,李良奪取常山郡,張黶奪取上黨郡。
這個韓廣攻打燕地,也沒費什麼勁,手裡有了地盤,他也飄飄然了,在燕地一眾豪傑的吹捧下,就坐上了燕王的位置。
得知韓廣背叛了自己,武臣那個氣啊,他也體會到了自己稱王時,陳勝的心情。
不過,他可沒有陳勝的肚量和大局觀,當時他手裡沒韓廣的親眷,就帶著張耳、陳餘去攻打韓廣去了。
武臣的地盤比韓廣大,兵馬也被韓廣的多,他本以為勝券在握,結果……一次私自外出,被韓廣的兵發現,稀裡糊塗的就被韓廣給俘虜了。
自己的王被抓了,這個急壞了張耳、陳餘,他倆不斷派出使者,想要勸說燕王韓廣,把自己家大王給放回來。
可韓廣不願意啊,這個武臣,當時可是要殺的,放武臣回去,不是放虎歸山嗎?想讓他把武臣放回去也行,獻出趙國一半土地!
為了表示自己毫不讓步,韓廣還把10來個到燕國遊說的使者都給殺了!
一時之間,張耳、陳餘沒了辦法,只能乾瞪眼,要說打,他們肯定能打過燕國,可打了,武臣必死無疑,他們回去沒法交代啊。
就在這時候,今天故事的主角登場了,歷史上,他沒有留下名字,被稱作“廝養卒”。
啥叫廝養卒?說白了就是個伙伕,在廚房打雜的那種。
當聽到有人議論大王被抓,怎麼都救不出來的事情,他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辦不到的?若是讓我去,我肯定能把大王接回來!”。
一起幹活的人聽他這樣說,都是嗤之以鼻,大將軍、大臣這些有智慧的人都沒辦法,你個小卒子能有辦法?吹牛!
小卒聽同伴如此嘲笑他也不爭辯,冷笑一聲就朝著燕王正營走去,以使者的身份,見到了燕王韓廣。
韓廣見是個小卒很不屑,都不想搭理他,但這小卒不在意,反問燕王:“你覺得張耳、陳餘怎麼樣?”。
韓廣說:“是個人物,有些才能!”。
小卒又問:“那趙王呢?”。
韓廣道:“草包一個!”。
聞言,小卒笑了:“這就對了,當初他們擁立武臣當趙王,只不過是為了穩定趙國的形勢,其實他們兩個也有稱王的心思。
之所以派了10來波使者,都無法說服你放了趙王,那是因為他們只是做做樣子罷了,就等著你殺了趙王,他們好裂土封王呢!”。
此話一出,韓廣心頭一驚:“原來他們打的是這個主意?”。
見韓廣被說動,小卒又繼續道:“若您真殺了趙王,張耳、陳餘二人,必定打著報仇的名義討伐燕國,到時候你頂得住?
可若是你放了趙王,趙王回國後,肯定感激你,而且還會記恨張耳、陳餘,懷疑他們沒有盡全力營救自己,肯定打壓二人,這對您有好處……”。
聽小卒如此說,韓廣覺得很有道理,他本身就是出自武臣陣營,自然知道張耳、陳餘比武臣更難對付,與其殺了武臣,不如放回去,讓他跟張耳、陳餘內鬥。
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這個廝養卒將武臣給救了回去。
可惜的是,這個小卒子白忙活了,武臣被就回去沒幾天,就被人給殺了,殺他的,是他派出去的另一路大將李良。
這個李良,為什麼要殺武臣呢?這個事情不怪武臣,而是怪他有個倒黴的姐姐。
李良被派出去後,很快就平了常山,得到訊息,武臣欣喜不已,讓他繼續向前推進,拿下太原。
可此時的秦軍,已經反應了過來,在石邑附近對李良嚴密封鎖,李良無法繼續向前。
就在這個時候,李良收到了秦軍的一份“敞口信”,這封信是勸降李良的,說李良只要歸順秦軍,就給他榮華富貴。
收到信的李良,並沒有動搖,但他感覺自己的兵力不足打敗秦軍,就帶著親信返回,跟武臣說明情況。
結果在邯鄲城外,碰到了武臣外在外面赴宴回來,喝的酩酊大醉的姐姐。
見了王姐,李良是恭恭敬敬上前通報,結果武臣的姐姐醉的太厲害,也不知聽沒聽清楚是誰,派了個小廝,就將李良給打發了。
這個李良啊,跟陳勝吳廣這些泥腿子不一樣,人家是貴族出身,貴族嘛,要的就是個面子,武臣姐姐的此番作為,讓李良心裡很不是滋味。
跟在李良身邊的小弟也很看不慣這個“窮人乍富”的模樣,就對李良說:“這個王,天下有本事的人都能當,他武臣哪裡比得上您?不如殺了他,咱也自立為王!”。
說白了,還是陳勝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此時的李良,正在氣頭上,況且,他手裡還有秦軍給的“勸降信”,若殺了武臣,陳勝吳廣不容他,他還可以投靠秦軍。
於是,李良點兵點將,直奔邯鄲城,武臣沒有料到李良會造反,根本沒準備,跟著他那個倒黴姐姐,慘死李良之手。
張耳、陳餘二人見李良打來,慌忙抵抗,可倉促之間也招架不住,只能退走。
殺了武臣姐弟後,李良無力抵擋張耳、陳餘的反撲,投降了秦將邯鄲,至於下場如何,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