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一場巨大的空難發生在俄羅斯境內斯摩稜斯克軍用機場的上空。
一架載著88名波蘭高層領導人,以及4名機組人員和4名乘務員的飛機墜毀,96人全部不幸遇難。
(這其中包括——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夫婦、波蘭三軍總參謀長、波蘭空軍司令、波蘭國防部副部長、波蘭國家銀行行長、議會議員、宗教界大咖等)
這起事故一出,全世界為之震驚,俄羅斯更是成為了世界的焦點,深陷輿論的中心。
畢竟這88名波蘭高層是他們請來參加活動的,現如今在俄羅斯境內墜毀,自己怎麼能夠脫得了身呢。
這場波及全世界的輿論,探討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人為、還是意外?
俄羅斯官方給出的答案是意外,但世界吃瓜民眾的猜測卻是人為。
究竟哪個是對的?這場災難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俄羅斯方面真的是“黃泥巴掉進了褲襠”了嗎?
一、歷史的懺悔:卡廷慘案70週年紀念
波蘭處於德國和俄羅斯中間,一直以來,這兩個國家都好戰,因此波蘭的地理位置有些尷尬。
1939年,德國佔領了波蘭西部地區,並迫使波蘭投降。隨後在第二年,蘇聯出兵佔領波蘭東部地區,與德軍分庭抗禮。
為了更好地控制波蘭,蘇聯高層領導於1940年下令,將2萬2千名反對蘇聯的異己分子,包括波蘭貴族和精英階層,殺害並埋葬在卡廷森林附近。
1943年,德國進攻蘇聯,在卡廷森林修築鐵路時挖掘出大量屍骨,隨即向世界揭露此事,但是遭到蘇聯否認,反而誣衊為德國所為。
那時候德國因發動二戰而臭名昭著,集中營的惡行讓全世界選擇相信蘇聯的說辭,這口黑鍋讓德國人整整背了47年。
一直到1990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才正式承認此事。
2010年,卡廷慘案70週年紀念在俄羅斯舉行。
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對此極為重視,他攜夫人和其他86名波蘭高官受邀出席紀念活動,前往卡廷祭奠亡靈。
4月10日,他們乘坐的專機在斯摩稜斯克機場降落時墜毀。
俄羅斯方面給出的調查結果是飛機故障,而西方媒體則普遍猜測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暗殺”活動,其根源就是,波蘭總統卡欽斯基“親美不親俄”!
這次空難在民間被稱為“第二次卡廷慘案”。那麼,真相是不是這樣的呢?
二、親民總統卡欽斯基,正義感爆棚
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出生於普通人家,父親是一個工人。
他跟雙胞胎哥哥一起,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成名,兄弟倆曾在電影裡出演一對底層小無賴而爆紅。
長大後兩個人同時進入華沙大學,都取得了法律學博士學位。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兩個人在2001年創立了黨派並參加競選,弟弟卡欽斯基於2002年當選為首都華沙市長,總統寶座開始向他招手。
三年後,56歲的卡欽斯基當選波蘭總統。
他提出了加強教育,搞活經濟,整治腐敗,進行農村結構改革的治國政策得到了各階層廣泛的支援,深得人心。
卡欽斯基非常有個性。
政府總理圖斯克本來是他競選總統的對手,卡欽斯基勝選後不計前嫌,委任圖斯克組閣,但是圖斯克並未感恩戴德,兩人之間的矛盾反而加劇。
一次歐盟首腦召開財經會議,兩個人都爭著要帶團出席。
圖斯克不講武德,利用手中的權利,叫上財政部長坐上政府專機先走了一步。
卡欽斯基可不是省油的燈,沒有專機就自己買票,坐上民航班機隨後趕到了會場。
他的出現搞得整個歐盟參會人員一臉懵,因為一個國家只有兩個席位,大會主席也不知道怎麼安排。
最後理應唱主角的財政部長退席,把座位讓給了後到的總統才緩解了尷尬。
事情並沒了結,總統和總理當場相互指責,把會場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卡欽斯基的政治觀點偏向於親美,對中國和俄羅斯不太友善,尤其對中國內政指指點點。
蘇聯於1990年4月13日承認是卡廷慘案的肇事者後,卡欽斯基在2007年宣佈,把4月13日為卡廷慘案的紀念日,每年進行祭奠活動。
2010年,俄羅斯為了緩和矛盾,挽救陷入衰退泥潭的國家經濟,安排了卡廷慘案悼念活動。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俄羅斯邀請波蘭政府派代表出席。
卡欽斯基也有意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他帶領幾乎所有軍政要員出席此次悼念活動。
此行一共88名,有三軍總參謀長,空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波蘭國家銀行行長,議會議員以及宗教界大咖等。
乘坐的專機是波蘭空軍101號,機型是TU-154,一架蘇聯產老飛機,該機型於1971年正式投入運營。
這架出事飛機是1986年出廠的,已經有長達24年的機齡,屬於老年機了。
從1980年7月到2010年卡欽斯基出事前,這個機型的飛機在30年內共發生24起重大空難事故。
其中包括1994年6月,在中國西安發生的空難,導致160人死亡,以及1999年2月在溫州墜機事件,導致64名乘客遇難。
這兩起事故發生的原因,都是飛機本身質量問題引起的。
在卡欽斯基出事的那一年1月24日,一架伊朗TU-154在機場迫降時著火,機上46人受傷。
頻發的事故並未引起波蘭當局的重視,總統本人也沒在意,也許他對自己的命運有著迷之自信。
本來波蘭是有計劃要淘汰這個機型的,但是因預算過高的原因而作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連續兩次事故發生後,我國在2002年就停飛了所有此類機型。
機組成員和乘務員全部來自波蘭空軍特種團,機長有3500小時的飛行時間,其中2900多小時在TU-154上服役,是符合機長要求的,而且只有他精通俄語。
這趟旅程全程只有1小時15分鐘,時間不算長,因此機組人員都很輕鬆。
三、天災還是人禍,只在一念之間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自動作業系統會不斷髮出語音提醒。
這個飛機上安裝了一套先進的預警系統,原理是依據大氣壓力的不同,計算出飛機的離地高度和地形的變化,再以語音的方式自動播報給機組成員,直升機上都安裝有這類系統。
頻繁的語音播報讓機組成員感到煩不勝煩,他們為了耳根清淨,減少播報次數,就擅自改動了計算基數。
打個比方,飛機離地面的高度每下降10米,就會發一次警告。
他們把10米改成了300米,本來有30次警告,現在只會發出一次警告。
接著他們在駕駛過程中把這事給忘了,沒有調回正常數值。
飛機在飛行了1個小時後,斯摩稜斯克軍用機場塔臺通知有大霧,能見度很低,只有400米。
機長有些猶豫,因為按照經驗判斷,這種天氣是不利於飛機正常降落的。
塔臺建議轉到明斯克或者莫斯科機場,機長仔細觀察了一下飛機外面,發現霧氣雖然濃厚,但是分佈散亂,霧團之間有很大的間隙,區域性地方的能見度還是比較大的,興許可以利用這一點成功降落。
就在他糾結的時候,一個不速之客打破航空管制的要求,擅自進到了駕駛室。
來者是禮賓司司長,負責此次悼念活動的行程安排。
禮賓司問道:“發生了什麼情況,為什麼飛機還沒有降落?”
機長解釋道:“現在霧氣越來越重,能見度低,強行降落的話風險太大,轉機場降落是最好的選擇。”
司長明顯很失望,說:“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問題了。”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顯,行程被耽誤的話,事情會很難處理。
這名機長以前碰到過類似的事件,那時他還是副機長。
在一次護送總統出訪喬治亞國家的時候,他的機長拒絕在發生戰鬥的機場冒險降落。
他不顧總統的要求,固執己見改飛另外的機場,雖然保證了總統安全,但是後來還是被撤銷了職務。
現在輪到自己面對兩難的局面,該怎麼抉擇呢?
禮賓司長的話意味深長,如果不準時降落,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
機長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這一刻他腦子一熱,下決心放手一搏。畢竟工作不好找,高薪的工作更是百年難求。
他考慮了一下,決定把飛機下降到規定的高度,如果到時候實在無法找到跑道,就開啟自動復飛模式,重新拉起飛機再飛一次。
這種做法很常見,非常合乎情理,塔臺對此也無異議。
可是事情壞就壞在他們把預警系統給調了,而且沒有改回去。
當飛機下降到離地面僅10米高度時,預警系統播報出的高度卻是100米,正好是標準高度,塔臺接到的資訊也是100米,所以各方面的資訊都是“一切正常”,而危險就在這時突然降臨。
機長看了看飛機前下方,發現不是跑道,於是按照流程按下了復飛按鈕。
可是沒有任何動靜,飛機沒有拉昇,仍然按照路線往前飛行。
他不知道,此時距離機場還有400多米,難怪他找不到跑道,因為他對這裡的地形完全不熟。
而斯摩稜斯克機場是一座軍用機場,沒有安裝民用飛機啟用“自動復飛”模式所需要的訊號發射裝置。
接收不到訊號,飛機根本就不會啟動“復飛”。
就在機長納悶哪裡出了問題的時候,駕駛艙內紅燈閃爍,警報聲大作。猛烈的震動傳來,左翼撞上了一棵10米高的樹,並被樹幹折斷。
飛機失去了控制,直直地向地面墜毀,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留給他們。
當噩耗傳到卡廷慘案悼念會場時,人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總理圖斯克摒棄前嫌,得到通報後立刻趕往出事現場,在總統遺體運回華沙時,他帶領內閣成員在棺柩前長跪不起。
波蘭人民給自己的總統舉行了國葬,華沙萬人空巷,人們紛紛前來給總統送行。
俄羅斯和波蘭組成聯合調查小組,一年後給出了最後的結論:本次事故排除蓄意暗殺。
主要原因是飛機老化,機長經驗不夠老到,機長受到人為壓力而影響了判斷力。
機長是唯一懂俄語的人,既要跟塔臺溝通,又要操控飛機,無法專注于飛行中出現的突發情況。
總之,波蘭機組成員負有主要責任,機場也有裝置過時的過錯。此結論非常俄羅斯化。
民間則有不同的說法,陰謀論居多,並有聲有色地說飛機碰上樹幹前已經被導彈擊中,但是該說法並無官方認可。
至今,這場慘烈的事故仍然眾說紛紜,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