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的諸侯以南方的袁術和北方的袁紹最為強大。後來有人曾言:如果二袁早日聯合起來,天下早就被袁家所得。
然而事實就是二袁天生相互不服,一直到人生的最後時刻,袁術才幡然醒悟,想去投靠袁紹。可是這個時候中原地區已經被曹操掌握。
不過,這個時期,河北的袁紹佔據冀、青、幽、兵四州,實力仍是天下諸侯之首,兵峰直指黃河對岸的曹操。完全可以說,只要戰勝曹操,整個天下再難擋住袁紹的步伐。
然而一場官渡的大敗給了袁紹當頭一棒,不久後也就抑鬱而終。就算如此,袁家還是佔據河北四州,仍舊不可小覷。但是父輩之間的爭鬥劇情在袁紹的兒子中再次發生,使得短短几年,偌大的袁家迅速瓦解,從此曹操成為天下第一諸侯。
那麼在袁家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使得他們頃刻間瓦解?
在官渡之戰後,袁紹雖然戰敗,但是底蘊深厚,回到冀州後,迅速組織起新的軍隊。而曹操雖然戰勝袁紹,但終究沒有能力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因此,官渡之戰對雙方造成的影響沒有想象當中那麼巨大。
然而事情在兩年後有了轉機。河北最高的掌權者袁紹病逝,他在死前留下遺命,讓幼子袁尚繼位。而這也直接導致袁家的破滅。
在袁紹生前,為了維持袁家對河北四州的統治,他將四州的最高長官,也就是州牧一職交由自己的子侄擔任,其中青州牧是大兒子袁譚,幽州牧是二兒子袁熙,幷州牧是侄子高幹,冀州牧是自己兼任,不過將幼子袁尚帶在身邊。
當時的繼承製度一般是嫡長子繼承,而袁紹喜愛幼子袁尚,因此一直希望未來由袁尚繼承自己的地位。這樣,就為後來的一切埋下禍根。
正是袁紹這樣的安排下,也導致各個兒子身後有著各自的支持者,其中郭圖、辛評和軍方勢力大多支援長子袁譚,審配、逢紀和一些世家大族支援幼子袁尚。袁熙和高幹也有自己不小的勢力。但是河北繼承人基本就是從袁譚和袁尚兩人中決出。
袁紹活著的時候,能夠壓制雙方不發生爭鬥,一旦離世,雙方的矛盾迅速爆發。
袁尚繼位之後,為了展現自己的地位,迅速對袁譚發難。而袁譚更是斬殺前來當監軍的逢紀,雙方的關係瞬間到了刀兵相向的地步。
而曹操聽聞,就坐山觀虎鬥,當他看到袁譚不敵袁尚,假意與其聯盟,進攻袁尚。結果袁尚不敵,逃往幽州。而後曹操調轉槍頭,把袁譚也給滅了。之後幷州的高幹選擇投降曹操,因此河北四州不到1年時間,就只有幽州還在袁家人手中。
公元205年,曹操攻打幽州,袁熙和袁尚兄弟先投靠烏桓,後來又投靠遼東公孫康,最終被其斬殺當作禮物送給曹操。
至此,河北全部歸於曹操之手。
果然,再如何強大的勢力,終究會在內部迅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