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此話雖然本意特指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但也代表了中國封建社會很長一段時間裡,階層固化與門第觀念等極端現象。
門閥士族,曾在長達接近700年的朝代更替中,作為高高在上的名門望族,擁有無限的特權。
然而花無百日紅,歷史程序符合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定律,所以不可一世計程車族也遭到了打擊。
那麼士族到底是如何走向衰敗的?這些豪門為什麼被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隊徹底消滅呢?
(九品中正制演示圖)
一、門閥士族的產生與興盛
士族產生於東漢時期,但追根溯源,其萌芽階段是在西漢。劉邦作為一個被毛主席評價為“最厲害的封建皇帝”,在統治國家的政策上自有一套。
劉邦上臺後主張“休養生息”,旨在籠絡各階層,力求社會穩定,使其政權穩固。所以他首先給那些立過功的人,既封王封侯,又分發土地。
這樣就誕生了一批地主,而後來計程車族其實一直是地主階級的代表。
(影視劇中的劉邦)
到了東漢時期,開朝皇帝劉秀之所以能夠登基,主要得益於一幫豪強地主的支援。因此他上位以後,開國功臣們自然少不了擁有特權。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地主階層勢力不斷壯大,他們內部通婚、世代為官、官官相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士族門閥階層。
士族(或稱世族)、門閥,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名門、高門、貴族、豪門、大地主。而與之相對的階層則是庶族、寒門、平民。
從這些叫法的字面意思上,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文化層次等等。
(士族畫像)
所謂人分三六九等,木分松柏楊柳,這是門閥制度的本質。
魏文帝曹丕統治時期,制定了具有法律意義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並一直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沿用,而且成為門閥勢力的得力工具。
所以到西晉時期,門閥的影響力不斷得到鞏固和維護,他們日漸達到登峰造極之境界。
南朝時,士族與庶族的差別之大令人震驚,甚至於連皇權也得對士族們禮讓三分。
(齊武帝畫像)
南朝的齊武帝堪稱一代明君,在歷史上留下“永明之治”的業績。但是他的親信和功臣紀僧想著躋身士族卻不得,齊武帝都無能為力,看來階層的界限是多麼嚴格。
不過凡事物極必反,門閥士族發展到鼎盛時期後,也意味著距離其衰落不遠了。
二、士族的衰落非一日一夕之間
歷史上都說南北朝時期是最亂的時代。其原因除了這個時期南北分裂,朝代更迭頻繁,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士族勢力獨霸政界,庶族寒門沒有出頭之日。
(侯景之亂)
更為極端的是,起點高、仕途之路順暢無阻計程車族們,一旦到了高位大多碌碌無為、毫無建樹,甚至荒淫無度。
所以,南朝時統治者由於治理國家的需要,不得不起用了一些庶族。
南朝士族日益退化,其腐朽無能在侯景之亂中更是暴露無遺,他們自身也在這場暴亂中,受到沉重打擊。
與此同時,對立面的庶族慢慢崛起,建立南陳的陳霸先就是一個例子,他平叛侯景之亂有功,並且被稱為“南朝第一英主”。
(陳霸先畫像)
大勢不可擋,南方計程車族在侯景之亂後走向衰落。然而北方計程車族依然強盛,特別是到了隋唐時期,幾個豪門家族一直活躍在上層社會,統治國家命脈。
不過,科舉制度的興起,讓那些找不到出路的寒門學子看到了希望,庶族出身的一些能人也走上仕途。
唐朝時期持續近40年的牛李黨之爭,牛黨可以看作庶族官僚的代表,而李黨則是北方士族官宦的象徵。兩派鬥來鬥去,只是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黃巢起義繪本)
在士族走向消亡的程序中,有一個人起了關鍵的助推作用,那就是黃巢。此人出身家境殷實的庶族家庭,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無法參與到士族行列。因此他胸懷階級仇恨,揭竿而起,誓與士族門閥鬥爭到底。
黃巢率領60萬人馬,席捲大唐帝國核心區域,將豪門士紳洗刮一遍,還殺死無數為富不仁計程車族,並最終攻陷洛陽和長安。
雖然黃巢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達到了打擊士族門閥的目的,而且還是毀滅性的打擊。
(黃巢)
三、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士族殘餘被碾壓
唐末的黃巢起義將許多根深蒂固的名門望族斬盡殺絕,使士族門閥元氣大傷。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軍閥混戰,各政權與藩鎮節度林立,社會動盪不安。
很多掌握著軍權的精兵強將們,都是出自寒門,他們極為仇視士族。
而且五代時期還有一種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熱衷於結義親。其初衷是為各自利益服務,不會論及身份地位的高低。
結義親之風越刮越烈,大家不以出身論英雄,而是各個階層大融合,門第觀念逐漸淡化。
比如地位較高的人認了一個出身寒門的養子,並且使其慢慢脫離原有階層。
(五代十國演示圖)
其實結義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合法合理地消除門第界限,讓許多有才又能的寒門子弟或者是平民百姓,有機會參與政治經濟活動,甚至可以身居高位。
在這個過程中,士族的概念逐漸消失。
這些過去的下層階層進入主流社會後,對於穩定國家統治和經濟發展都有正向作用。
(庶族有機會可入仕途)
至於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隊勢力,充當了消滅門閥士族的最終力量,那也是歷史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手拿武器的五代十國軍隊,一舉消滅他們早就看不慣的豪門們,是一定會發生的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經過近千年的歷史進展,曾經的豪門繁華已黯然落幕,無數豪門子弟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
(劉禹錫詩書法)
參考資料
徐培澤.淺談士族門閥制度[J].文史雜誌, 1986.
錢君曄.略論士族門閥勢力的沒落[J].歷史教學, 1962(0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