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173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5283字,配圖45幅,閱讀需要15分鐘,2024年2月12日首發。
本文收錄在“坦克戰史”專輯裡,歡迎延伸閱讀。
接上期()
在啟動了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反攻之後,美軍海軍主張的中太平洋反攻作戰面臨著目標選擇的難題,經美國艦隊總司令(類似聯合艦隊司令官)金海軍上將拍板,將攻佔凸出在美澳聯絡線上的吉爾伯特群島和諾魯島,客觀上既能夠消除對交通線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將反攻的主導重新掌握到海軍的手中。實際上,由於海陸兩大軍種天然的競爭性,兵種之爭在日美雙方都普遍存在,只是美國人透過參謀長聯席會議和羅斯福總統的協調可以解決掉大部分問題。
經過斯普魯恩斯綜合前線指揮官意見申請,美軍取消了對諾魯島的登陸計劃,將兩個師全部用於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環礁和塔拉瓦環礁,其中海軍的親兒子陸戰2師將用於塔拉瓦環礁的攻堅,陸軍第27師用於烈度相對較低的馬金環礁。
圖29. 美軍的B-24轟炸機轟炸諾魯島的照片,諾魯島是一個面積達到21.1平方公里的卵型島嶼,作為一個國家太小,作為首箇中太方向的作戰目標又太大,這個島嶼後來以堆積了超多的鳥糞而聞名,又因為鳥糞被挖乾淨而險些導致國家破產
圖30. LVT-1型兩棲運兵車,履帶上的划水板是斜弧形齒花紋,可以對比LVT-2的“W”形齒花紋。LVT-1可以分為三部分,最前面是封閉的駕駛室,後面是敞開的載貨室,最後面就是封閉的動力室了,動力方面採用一臺海克力斯的6缸發動機,陸地最大速度為29公里每小時,水面最大速度為11.2公里每小時,中部的載貨室可以運載1.4噸重的貨物或者是25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
圖31.LVT-2兩棲登陸車,該車相較於LVT-2整車簡潔了不少,而且採用新懸掛的LVT-2負重輪也有了不同,紅框內是其“W”形齒的履帶花紋
圖32. 軍博裡的一輛LVT兩棲坦克,觀察其划水板是LVT-2的W型,為了增加防護力,後期的LVT-2型將前方的擋風玻璃更換為觀察縫並加裝了防護鐵板
圖33.一輛LVT(A)-2兩棲運載車的模型,這個方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橫貫整個車身的傳動軸,美軍標準的LVT(A)-2前部的擋風玻璃是被刪除的,用的是潛望鏡,而且還有一個前窗裝甲護板,類似於左上角
與陸戰1師類似的是,陸戰2師同樣下轄3個陸戰步兵團——陸戰2團、6團、8團,炮兵第10團,工兵第18團,1個坦克營,1個醫療營,1個兩棲登陸車營,總兵員18088人。與瓜島作戰的陸戰1師不同的是,為了方便搶灘登陸,陸戰2師的兩棲登陸車營配備了大約100輛LVT-1型兩棲運兵車,但前線指揮官想要更好的LVT-2型,經過尼米茲的多方協調,最終給陸戰2師搞來了50輛。
美國人那邊計劃是用一個陸戰師來拿下貝蒂歐島,日本人這邊守軍是1943年2月25日設立的海軍第3根據地部隊,總部設在塔拉瓦,承擔吉爾伯特群島、諾魯島和大洋島守備。7月2日,柴崎惠次海軍少將(海兵43期)接任第3根據地部隊司令官,在貝蒂歐的守軍包括橫須賀第6特別陸戰隊、佐世保第7特別陸戰隊,共2619人,駐貝蒂歐的海軍第802航空隊、第952航空隊地勤人員,海軍臨時派上島修築機場的第111建設隊1247人、第4艦隊工程支隊先遣隊970人。總人數大約5000人。對於面積僅1.16平方公里的小島貝蒂歐來說,5000日本人已經夠擠了,再加上萬餘美國人實在是無法想象。
圖34.柴崎惠次(1894-1943),海兵43期,著海軍藏青色制服,佩戴參謀綬帶
圖35. 柴崎惠次,著海兵隊的陸軍式樣制服,帶大型肩章,同樣佩戴參謀綬帶,柴崎的軍隊生涯時間長達31年(1912-1943),其中一半時間擔任各種職務的參謀
柴崎惠次手上可用的重武器包括203毫米岸防炮4門、140毫米岸防炮9門、80毫米岸防炮6門、75毫米高平兩用炮8門、37毫米野炮9門,分別部署在11個炮兵陣地上,另有九五式輕戰車7輛。(另一資料認為貝蒂歐島上駐紮的佐世保第7特別陸戰隊下屬戰車中隊擁有九五式輕戰車14輛,指揮官是大谷少尉Ensign Ohtani)
在美軍登陸前的9月下旬的某一天,最後一艘從日本本土到來的運輸船“曙丸”來到貝蒂歐,除了各種物資和補給,還有一名讀賣新聞的記者賀川志英,他專程採訪了柴崎惠次,柴崎也就順勢講出了那句“100萬人花100年也無法攻佔”的“豪言壯語”,實際上,柴崎內心肯定知道自己這個彈丸小島如果得不到聯合艦隊的增援,全軍覆沒只是個時間問題。賀川在次日就登上“曙丸”返回了日本,並在讀賣新聞發表了對柴崎的專訪報道。
此時的吉爾伯特群島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航空兵力,貝蒂歐島機場僅有1架戰鬥機,還因為缺乏零配件無法起飛,馬金環礁還有4架水上飛機。馬後炮的說,這種窄小的孤島完全無法自給,僅靠圍困就能餓死守軍,但在初試牛刀的中太方向,美軍還是要優先穩步前進。
11月20日,進攻馬金環礁的戰鬥率先打響,攻擊部隊是陸軍第27師,他們得到了第193坦克營的中型坦克支援。馬金環礁主島布塔裡塔裡的守軍比貝蒂歐島弱得多,僅有第3根據地部隊馬金支隊284人,空勤支隊100人,陸軍第111築城隊馬金分隊138人,海軍第4艦隊工程兵支隊276人,合計798人,最高指揮官是石川才藏中尉。布塔裡塔裡的重武器只有6門81毫米炮,3門75毫米高射炮,6門37毫米野炮,還有大約3輛九五式輕戰車。
圖36. 畫作:陸戰2師搶灘登陸塔拉瓦環礁的貝蒂歐島,由於兩棲戰車數量不足且損失巨大,許多陸戰隊員不得不從登陸艇上直接下海蹚水上岸
上午8時29人,美105團3營和165團1營搭乘兩棲裝甲車登上布塔裡塔裡的海灘“紅灘”,隨同登陸的還有20輛坦克。9時23分,另一部美軍以步兵第165團2營為主登上“黃灘”,伴隨的還有13輛坦克。如此多的坦克上島很快形成碾壓之勢,在面臨日軍機槍陣地時,步兵試圖請求坦克的支援。但在登陸之前沒有明確指揮許可權,坦克兵只願意接受自己的直接上司的指揮。這就導致坦克登陸雖然很早,但直到下午14時30分,步兵才看到坦克開到前線與步兵並肩作戰。在戰鬥中,第165團團長加德納·康羅伊上校被一顆狙擊手的子彈命中眉心陣亡,他也是此戰死亡的最高階軍官。
接下來的戰鬥是典型的陸軍式打法,遇到困難就找坦克,但步坦協同在首次的陸軍亮相的中太作戰中實在是糟糕。日軍方面多半是蹲坑伏擊或冷槍狙擊,戰至23日,美軍宣佈佔領布塔裡塔裡島,日軍石川中尉以下800人全部被殲滅。美軍抓獲俘虜104人,其中101人是朝鮮勞工,日本兵3人。美第27師亡66人,傷187人。
圖37. 馬金環礁上的日軍九五式輕戰車,炮塔側面帶有海軍軍旗,顯示為海軍的兵器,車體被半埋在工事裡,這應該就是被放棄的兩輛九五輕戰中的一輛
圖38. 博物館中的九五輕戰模型,從炮塔側面的五瓣梅花標識推測可能是入侵呂宋島時期的戰車第7聯隊
關於此戰中的日軍輕戰車資料很少,美軍在島上發現了三輛九五式輕戰車,一輛在戰鬥中被摧毀,另有兩輛被部署在掩體裡,似乎是未經使用就被放棄了。關於這三輛戰車的乘員也沒有留下資料。
另外值得一的是,11月24日5時13分,在布塔裡塔裡島西南海域擔負支援任務的一艘護航航空母艦“利斯康姆灣”號遭到日本海軍的一艘海大6型潛艇“伊-175”號(艇長田端直)的攻擊,日艇發射的3條魚雷中有一條直接命中脆弱的護航航母彈藥艙位置,引發劇烈的殉爆,僅23分鐘後航空母艦就沉沒了,16架戰鬥機和12架魚雷機隨艦沉沒,包括大隊司令亨利·馬林尼克斯少將在內的644名水兵陣亡,還有在珍珠港事件中表現出色的黑人廚子杜勒斯·米勒也在其中。
圖39. 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利斯康姆灣”號CVE-56,1943年11月24日被日本海大6b型潛艇“伊-175”號擊沉
圖40. 描繪田端直的這一次擊沉的模型彩繪
圖41. 黑白色的版本,清晰度更高一些
“伊-175”號雖然逃脫了這次的追殺,但仍在3個月後的1944年2月4日被擊沉,而按照古賀峰一的命令派往吉爾伯特群島抗擊美軍登陸作戰的9艘日本潛艇中,6艘被擊沉,僅有3艘帶傷返回。事實證明僅僅依靠潛艇獨立對抗反潛能力強勁的水面艦隊無異於以卵擊石,能夠僥倖擊沉一艘“利斯康姆灣”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利斯康姆灣”號的損失也創造了多項美軍記錄,即單艦死亡率最高的軍艦之一,也是傷亡最大的航空母艦。美軍在戰鬥中損失9架飛機、35架飛機因事故墜毀,隨艦沉沒28架,總計高達63架,相當於一支完整的飛行大隊,這種程度的損失幾乎能與日本人在中途島損失的航空母艦想對比了,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對該艦損失的關注度遠遠小於中途島之戰。
實際上,早在塔拉瓦環礁和馬金環礁登陸戰的第二天(11月21日),日本海軍第775航空隊出動14架攜帶魚雷的一式陸攻,對位於塔拉瓦環礁以西55公里處的第58特混艦隊第3大隊發起攻擊。當時美軍的航空母艦正在回收艦載機,發現日機後,航空母艦的情報中心立即指揮空中的戰鬥機前往攔截。9架日機分成三組,其中一組攻擊了大型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和“邦克山”號,在接近航空母艦的過程中全部被擊落。另外兩組集中攻擊輕型航空母艦“獨立”號,他們被擊落5架,但在墜海前仍然頑強投下5條魚雷,其中1條命中。
圖42. 輕型航空母艦“獨立”號(CVL-22)的模型彩繪
圖43. 彩繪:“獨立”號及其艦載機
圖44. 被日機魚雷擊中時的珍貴照片
圖45. 美軍在大修時拍攝的“獨立”號破洞照片
“獨立”號是由巡洋艦改造而成的應急航空母艦,主要用作航空母艦大隊“兩大一小”搭配中的那條小艦,這種搭配的作用是將大型航空母艦集中注意進攻,小型航空母艦更多關注於自身的防禦。
“獨立”號中雷後,主機艙、鍋爐艙和彈藥艙均發生進水,主給水管道破裂,水兵亡17人、傷43人。受傷的“獨立”號被迫退出戰列,在1艘巡洋艦的拖曳和2艘驅逐艦的護衛下撤往富納富提基地。12月7日,因傷勢過重而繼續前往珍珠港大修。
實際上,聯合艦隊在馬紹爾群島一共只有40架一式陸攻機,經歷幾天的戰鬥幾乎損失殆盡,無力再戰。但在東京大本營發表的戰報中聲稱:“擊沉敵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
雖然有誤判的因素在內,但在戰時發表擴大的戰果似乎也是一種通行做法。在美國人這邊,無論是戰時還是戰後也有意識的淡化日本人的戰果,理由自然也不難想象。雖然日本海軍付出的代價更大一些,但是一傷一沉兩艘航空母艦的戰果相比計較後來的1944年,似乎就沒有那麼嚴重不靠譜了。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坦克戰史”專輯的其他文章連結如下,歡迎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