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位官員被嚴重低估,他就是夏原吉。
夏原吉作為明朝的財政部長,所發揮的作用不比那些治世能臣差,可以說,鄭和能如此順利的七下西洋,背後都是夏原吉在默默付出。
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之下,夏原吉不僅保持了國家財政的收支平衡,還遊刃有餘的處理了各種天災,保障了百姓的生活。
夏原吉有著怎樣傳奇的經歷?
精打細算的財政部長
夏原吉,1366年生於江西德興,由於其父夏時敏在湖南湘陰任教諭,遂全家定居湖南湘陰。
夏原吉幼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生活非常艱辛。
他家貧力學,聰慧過人,二十三歲由省選考推薦到京師,入太學為學生。
後來作為太學生,被選入皇宮書制誥,也就是幹一些負責抄寫朝廷有關的檔案工作。
夏原吉在抄寫中,始終危坐儼然,一絲不苟,給明太祖朱元璋留下了好印象,洪武十五年(1390年),夏原吉沒有經過科舉考試這一環節,就被朱元璋以誠篤幹濟的名義,破格提拔為戶部主事,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處長。
由於在戶部工作兢兢業業,最複雜的事務也處理得井井有條,建文元年又被明惠帝越級提拔為戶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副部長。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夏原吉於永樂元年(1403年)被提升為戶部左侍郎,兩年後原戶部尚書鬱新去世,他又晉升為戶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長。
這一時期,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增置武衛百司、派鄭和下西洋,費用以億萬計,全由夏原吉籌措。
他設立鹽務衙門,以鹽卡收稅,謹防貪官。又將戶口、府庫、田賦等數字寫成小條,放於袖中,以便隨時參閱。
每當皇帝詢問,對答如流,以至於明成祖曾動情地說:“吾視卿如房玄齡也!”
隋唐以來,江南地區水利發達,良田美地遍佈,因農產豐盛而成為全國財政收入的重心,明代也不例外。但明代江南地區財政收入的重心在蘇州、松江二府轄區。
據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統計,全國稅糧總數為2944萬多石,其中蘇州、松江二府的稅糧米麥是403萬多石,佔全國稅糧總數的13.68%。
而當時整個江西省只有280萬多石,浙江省只有275萬多石,只分別佔全國稅糧總數的9.51%和9.34%。
不湊巧,夏原吉在戶部任上發生了嚴重的江南吳浙水患,地方官連年治理無效,洪澇成災,百姓流離失所,國家財政收入受到極大威脅。
明永樂元年(1403年)八月,夏原吉奉命前往治水。
夏原吉到吳浙水災地區後,立即實地察看災情,勘察河道,發現太湖流域下游地勢平緩,河道彎曲、狹窄,淤塞嚴重,必須進行疏導才能根治。
於是,他當機立斷,立即動員兩地民工十餘萬人,日夜奮戰,先後疏浚吳淞江、白茆塘、劉家河、范家浜、大黃浦等河道,引吳淞江上游之水取道劉家河入長江,重點鑿范家浜,使之與黃浦江相接,將太湖東部河湖之水,特別是浙西來水循黃浦江排入長江,使黃浦江成為太湖主要排洪通道,並因地建閘,用以蓄洩。
透過這次疏浚,不僅改善了太湖下游的洩水狀況,而且改變了整個洩洪格局,由從前以吳淞江為主洩道,逐步改變成以黃浦江為主洩道。
這一基本格局,甚至延續至今。
體恤百姓
治水期間,夏原吉身體力行,布衣徒步,風餐露宿,日夜奔波於水利工地,終於徹底根治了太湖流域吳浙兩地頻繁的水災,從而使永樂年間苕溪、太湖兩地的水患得到治理,民獲其利。
當時有人提出,增加百姓種植水退遊田的賦稅,使政府多得收入。深知民富才有國富的夏原吉上書朝廷,力陳其弊,請求放棄此議。
不僅如此,他還上書朝廷,如實詳申百姓受災苦飢之情,要求減免災民稅賦,請發賑糧30萬石,以賑濟災民。
當時的太子少師姚廣孝盛讚夏原吉:不但工作認真,辦事一絲不苟,而且心胸開闊,待人寬厚。
平江伯陳王宣與夏原吉有隙,早年曾想殺他,夏原吉卻不念舊怨,時常稱陳有才,力薦他去督理與財政工作直接相關的漕運。
一天晚上,夏原吉和一群官員夜飲歸來,路過宮門,按規定要下馬而行,有官員認為夜深人靜,沒人看見,就想徑直飛馬而過。夏原吉當即阻止,強調:“君子不以冥冥墮行。
一次,夏原吉陪同皇帝閱兵,皇帝嫌將士們動作太遲緩,下令扒去他們身上的衣服,在冷風中受罰。
他當即上前跪告:“將帥,國之爪牙,奈何凍而斃之?”於是,皇帝免去了對將士們的懲罰。
在江南吳浙治水期間,夏原吉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婉謝地方官的招待,只在住宿處進食。
一次廚師做的菜太鹹,難以入口,他也默不作聲,僅扒些白飯充飢,以免廚師受責。
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愛的硯臺,躲著不敢見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說:“萬物都會損壞,下次當心一點就是了!”因此其家中不論上下,均能和睦相處。
夏原吉非常關心百姓疾苦。他在擔任太子少傅期間,以民間粗食進獻太子,使太子知道民間疾苦。
為了遷都,北京皇城建設多年,不但國家財政耗費巨大,民間也非常睏乏,在完工之後,作為主管財政的大臣,他主動請求皇帝撫卹流亡百姓,減輕百姓負擔。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同年秋,為了親征漠北,向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方賓、刑部尚書吳中詢問邊儲情況。
當時,因國庫、糧草、馬匹空乏,夏原吉據實相告:“比年師出無功,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迭作,內外俱疲。況聖躬少安、尚須調護,乞遣將往徵,忽勞車駕”,強烈建議不要出兵。
一意孤行的明成祖龍顏大怒,固執己見,將夏原吉、吳中罷職下獄,方賓畏懼自殺。
夏原吉被逮下獄後,家被抄沒,家中除皇帝的賜鈔外,只有幾件布衣瓦器,他雖手握朝中財政大權,卻廉潔奉公,生活清貧儉樸。
明成祖徵漠北糧盡退軍,至榆木川病逝,死前悔悟,對左右說:“夏原吉愛我。”太子朱高熾親自到監獄看望夏原吉,泣訴噩耗,不久大赦出獄,復戶部尚書。
夏原吉請求仁宗朱高熾多收鈔、少發鈔,致力緩和當時的通貨膨脹壓力,並取消了鄭和的海上遠航,使國家財政、社會經濟迅速恢復穩定。
結語
夏原吉在明代太祖、建文、成祖、仁宗、宣宗五朝為官,貢獻甚巨。
特別是在仁宗、宣宗時期,處心竭力輔佐朝政,盡心盡責,鞠躬盡瘁,最受皇帝器重,朝廷賜他三份食祿,在北京、南京二地均建府第,仁宗要封他為少保兼太子少傅,他固辭不受。
宣德五年(1430年)夏原吉病逝,終年65歲,宣宗朱瞻基追封他為太師,諡“忠靖”。
作為明代最出色的財政部長,夏原吉為國理財長達29年,政績卓著,深受百姓的愛戴和皇帝的器重,不失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