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臘月十七日,各地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中國傳統文化中,臘月十七日承載著豐富風俗和深厚文化內涵,但隨著年歲更迭,臘月十七這個日子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被人們淡忘,探尋臘月十七背後的故事,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今天臘月十七,傳承“吃2樣,做1事,忌1事”傳統習俗,事事順遂!
一、吃2樣:
1、棗花饃
農曆臘月十七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之一,有些地區有著祭太上老君的傳統習俗,祭祀供品離不開棗花饃,因此,臘月十七日有吃棗花饃的傳統食俗。這款棗花饃用了南瓜泥香甜好吃,做法也很簡單,一個小技巧做出的棗花饃柔軟好看。
材料:麵粉,南瓜泥,大棗,酵母粉。
做法:南瓜削去外皮,用蒸鍋蒸熟,再用筷子拌成泥,加入酵母粉、麵粉和成麵糰,靜置發酵2小時成蜂窩狀,紅棗用開水燙一下洗淨,把麵糰揉勻,就一小塊,搓成長條捲起來,用筷子夾起來,中間放上一顆紅棗,這樣一種棗花饃就做好了,用刀在四個花瓣上切一刀,就變換成另一個菊花造型棗花饃,中間放上大棗,進行二次發酵15分鐘,放到蒸鍋裡大火蒸15-20分鐘即可,時間根據要蒸棗花饃大小來做適當調整,柔軟好看又好吃。
2、炸酥肉
炸酥肉很多地方都有這道菜,如川菜、豫菜都有小酥肉,老家臨沂叫它松肉,雖然做法和四川小酥肉略有不同,稍微改了一下做出來味道更加好,吃起來酥香不油膩小竅門其實只有一個,小酥肉雖然是油炸食物,偶爾吃還是很不錯的,下酒下飯都很棒。
材料:不帶皮五花肉、蜜汁調料、澱粉、雞蛋、花生油。
做法:買回來的去皮五花肉洗乾淨,切成肉片,加入蜜汁調料抓勻,醃漬10分鐘,加入澱粉和雞蛋,充分抓勻,鍋裡放入花生油燒到五成熱,把肉片一片一片放進油鍋裡,改成中火炸制,炸製成金黃色後,撈出控去多餘油,再把油燒熱,把酥肉倒入鍋裡,大火炸二遍,這樣會更加酥脆,就可以直接上桌了,酥脆微甜的口感,吃起來停不下嘴。
二、做1事:祭太上老君
農曆臘月十七這一天,民間有祭太上老君的傳統習俗,太上老君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稱“太清道德天尊”。每個地區祭祀太上老君的日子都不同,有的地區在臘月十七,也有的地區在臘月二十三,還有些地區在臘月十八日。人們祭太上老君,祈求保佑家庭平安、幸福。
三、忌1事:忌說不吉利話
農曆臘月十七日傳統習俗祭祀,祭太上老君時,各路神仙全都在家,多說吉利話,最忌諱就是說話不吉利,沒準能一語成讖。說話中不允許帶有死、餓、累、傻等字眼,要多說平安、福氣的好話,煮餃子時候,煮破了餃子皮不能說碎了、破了,而要樂呵呵地說:“掙了”,打破杯子、碗、盤子等,要趕緊說“歲歲平安”。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