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既是青春之城,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這種獨特的味道,是歷史的積澱和文化的傳承,是每一個角落裡都流淌著的生活氣息。
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深紮根於福州的土壤裡,讓我們走進福州,去感受非遺的文化魅力、歷史記憶及文脈傳承。
福州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非遺薪火相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遊藝等。
每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承載著一段回憶,印證著一段歷史。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植被,是民族精神的血脈延續。
福州市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星辰、瑰麗多姿。至今,福州共有215項市級非遺代表性專案。
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1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專案94項。
314名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名,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0名。
朱紫坊與三坊七巷隔街相望,記錄著福州千年歷史,承載著古城鄉愁
宋代,朱姓人家住在福州安泰河畔,這家兄弟四人都先後入朝為官,古代高階官員衣服為朱紫色,當地人就說朱家是朱紫盈門,此處便叫做了朱紫坊。
福州朱紫坊,就在三坊七巷東南角,一街之隔,是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明、清民居鱗次櫛比。
朱紫坊街區有許多老宅子,如名士鄭堂住宅,清北洋水師“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廈門大學校長薩本棟、中山艦艦長薩師俊的故居,民國海軍宿將薩鎮冰晚年也曾居此。
朱紫坊有太多太多不可預期的美。脫胎漆器與油紙傘、角梳並稱為“福州三寶”。
如今的朱紫坊歷史街區打造起“漆”主題的藝術聚落,只要你沿著朱紫坊一路往裡,你會看見很多關於漆藝的展覽、小店,讓你與漆藝近距離接觸。
“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這是郭沫若先生對福州傳統脫胎漆器的讚譽。2006年,福州成立脫胎漆器保護基地,同年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制胎、裱布、刮灰、吃漆……製作一件漆器不僅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還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當下,在傳承漆畫技藝的道路上,越來越多人開始瞭解漆藝、愛上漆藝、傳承漆藝。
在朱紫坊34號,有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沈家老鋪在福州無人不曉,脫胎漆器的首創者沈紹安更是賦予了傳奇色彩。
博物館藏有沈紹安正記、恂記、蘭記、李芝卿、高秀泉、喬十光等大師不同時期的經典漆藝作品近千件(套),讓你在感受芙蓉園古院落文化魅力的同時,瞭解中國漆藝尤其是福州漆藝發展的浩瀚歷史。
朱紫坊中,還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展覽,如展示德化陶瓷為主的蘭園,展現八閩工藝風情的福建省工藝美術博覽園等。
福州民謠裡的茉莉花,在閩江之濱、烏龍江畔搖曳生姿
西漢時期,印度的茉莉一路向東跋涉,在中國榕城落地生根,芬芳至今。
福州的茉莉因當地獨特的自然水土和氣候,不僅生長繁盛,還孕育出被認為有冰糖甜、龍眼味的獨特芳香,而其最主要的去向是用於茉莉花茶的製作。
福州,曾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端點和轉運港之一。向海發展的福州,在19世紀中後期超過廣州和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茶葉出口地,出口份額佔中國茶葉輸出總量三分之一以上,福州堪稱“世界茶港”。
國際茶葉委員會曾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這是世界上首次公認一種茶類的發源地。
2012年,“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嶺論壇”召開,會上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的稱號。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近年來,福州市積極做大做強茉莉花茶產業,讓茉莉花茶重放異彩,名滿天下。以2021年為例,福州茉莉花茶產量為1.68萬噸,全產業鏈產值約58.3億元,佔據全國茉莉花茶產值五分之一以上。
茉莉花茶香飄海內外只是一隅。佛跳牆、牛角梳、脫胎漆、伬唱、詠春拳……福州非遺文化汲取歷史文化的養分,正帶著茉莉的香氣、滿滿的“福”氣,走出福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有福之州福游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