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銀燭照良宵,樂此昇平荷聖朝
今日是南方小年
山海福建
文化民俗、語言信仰多姿多彩
至今遺存眾多
而年俗恰是福建文化民俗的“集大成者”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福建人以獨有的方式
迎新辭舊、樂享流年
福州人的“做年”習俗,其實貫穿於“年暝兜”的兩個多月間,從農曆臘月初一的“筅堂”,到“二月二”的龍抬頭,年的氣息始終在我們身邊縈繞。
老福州人習慣從臘月初一開始,就籌備春節的第一件大事——筅堂,也就是洗厝。但隨著都市生活繁忙,漸漸推遲到了臘月十五之後。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飯盛在一個竹篾編的容器中,當中插一朵紙紅花,周圍則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初一當天還要吃一碗太平面,在濃香的高湯中,泡入煮熟的福州線面,再加入雞鴨肉和兩個鴨蛋,寓意平安喜樂。
以上圖源:平話
從初二開始,福州馬尾、長樂一帶的遊神儀式就拉開了序幕,人們抬著神像遊行,大街小巷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人山人海,一直持續到二月初二,地方色彩極其濃郁。
廈門講究圍爐吃年飯,圍爐就是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火鍋,預示來年全家團團圓圓。而血蚶則是廈門人的過年飯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有一種說法是,血蚶的殼與古代作為錢幣的貝殼形似,閩南有句俗語“蚶殼錢、大賺錢”,意為新年賺大錢。
此外,廈門人吃年夜飯時,一定要“添碗筷”。由於廈門的地緣特色,歷史上許多人過臺灣下南洋,回廈門過年要漂洋過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總有些人不能回來,而這時家裡仍然要為他留一個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在廈門,除了貼春聯,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大年初一,“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分高低依次拜年。
歲末春前,漳州人有互贈水仙花賀新春的習俗。水仙冬天生長,早春開花,花期與春節相應。同時,其又為漳州市花,在春節互贈水仙花,含有萬事如意的美好祝福。
說起這一習俗,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6),龍海九湖蔡坂村有個村民在碧水連天的湖上,忽然見到前面出現一片仙景:殿宇巍峨,亭閣錯落,雲霞繚繞,仙樂陣陣。兩位身著白色、金黃色和素白淡黃色霓裳羽衣的仙女走出金碧輝煌的宮殿,翩翩向他們飛來。張光惠一家人見此美景,不由同時揉起眼睛,懷疑自己花了眼。待定睛細看時,仙境已煙消雲散,前面湖上漂浮著兩枝鮮花。
張光惠一家回到故鄉——漳州南郊圓山腳下的琵琶坂村(今蔡坂村),在闔家團聚“圍爐”守歲的除夕夜時,這兩球莖又抽出新的花箭開出鮮豔的花朵。此後,每至新春佳節,張家就把這些花球分贈親朋好友。此花便是如今的“水仙花”。
泉州,不僅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每年春節期間,泉州大街小巷便熱鬧非凡,各大寺廟更是香火鼎盛。
圖源:陳英傑
敬天公是最為隆重的傳統習俗。子正之時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圖源:泉州影像
在泉州,還有罕見的漢族“火把節”。“火把節”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2013年6月被列入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條千米火龍環繞村莊蜿蜒前進,大家一邊巡境,一邊祈禱著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圖源:文明晉江
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薑紅糖茶先吃“甜頭”;將樂某村群眾還有到水井、溪邊爭挑第一擔水之習俗,叫“考頭水”:大田畲族婦女清早要先到河上游“汲新水”,小孩要到竹林裡搖竹子,以求“快快長大”。
在泰寧,花燈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元素。跳旱船、舉魚燈、學儺舞、騎羊燈,別具風格的民俗燈舞,讓人一飽眼福。
圖源:綠都三明
而元宵最讓人難忘的是多姿多彩的“鬧花燈”。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街頭村落千燈爭豔,其中大田板凳龍——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莆田興化至今沿襲著“做太歲”“貼白額春聯”的習俗。這一習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亂,據傳此舉是為了悼念當年在倭亂中遇難的人。
每年正月初六起,莆仙地區就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天的“狂歡節”:村村輪流鬧元宵,直到正月二十九媽祖宮舉行“尾夜元宵”為止。其中,擺棕轎最常見也最熱鬧。
每座棕轎頂部都會綁上粽葉,貼上象徵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並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薩,由小夥子抬著,隨隊伍繞境巡遊,每到一戶人家,都要進行棕轎表演。
南平松溪縣過年是從農曆臘月二十四開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說,過年是從過“小年”開始。小年過後,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炒粉皮、結米糖、炸豆腐,以及購買雞鴨魚肉、香燭爆竹之類。
吃年夜飯前要先做兩件事:給長輩端上熱氣騰騰的“年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爾後,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長了一歲。飯後,年長者會為小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才算過完。
龍巖屬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閩西客家會先請最有福氣的人開大門,說“開門大吉”,走出大門又說“腳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長掛鞭炮。
雞肉是客家人過年的重要菜餚,吃雞肉在這裡有特別的講究。按客家人風俗,雞頭應由長者吃,雞翅膀要給出門做活的男人吃,雞腿通常要留給讀書的孩子吃。
此外,客家人把過年餐桌上發生的諸事都看作“大吉大利”,如酒灑倒在桌上視為發財,碗被摔碎當作會添丁,筷子掉落了看成是有食緣等。
在連城縣,初一到元宵節,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舞獅、舞龍、採茶燈、跳旱船、學儺舞等表演,比如流行於羅坊的“走古事”,被譽為“山區的狂歡節”;傳承300多年的“紙包火”奇蹟——芷溪遊花燈;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姑田遊大龍以及北團遊大粽活動,堪稱民俗狂歡。
傀儡戲的前身是梨園戲,唱腔、對白、旁白均使用壽寧本地方言。手藝人操縱線長160釐米至300釐米的木偶,在戲臺上表演劇情。木偶頭戴金冠,身著五色龍、鳳袍,腳穿各種皇家靴、雲頭靴、布底鞋、花鞋。根據不同劇本扮演生、旦、淨、末、醜,演繹唐、宋、元、明等歷代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
同時,過年期間,凡是年六十以上整歲者皆擺酒席恭請親友會宴,謂之“做壽”。
平潭與臺灣隔海相望,在傳統習俗上既有中原遺風,又融合了濃郁的海島特色。
平潭也將過年稱為“做年”,習俗與福州大體相同,正月初一這天,平潭人的早飯吃甜線面,配一對太平蛋,有趣的是,早餐第一口不先喝湯,而要吃麵或者雞蛋,以祈來年風調雨順。
圖源:@ 圖蟲·創意——攝影 / baworn47
在2024年的春節
來上一場福建尋福之旅
在濃濃的福建年味中
享受文旅饕餮盛宴吧
祝大家小年快樂!
暢遊八閩平臺
cybmflxx
漳州文旅
廈門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