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當地人
走街串巷
探尋三明客家情
相遇人間煙火氣
三明十大迎新玩法之品客家美食
帶你去吃
沙縣小吃、永安小吃、客家小吃、
寧化早茶、泰寧晚茶、將樂擂茶……
你會發現
客家人的生活智慧
早已融入進活色生香的美食裡
“客”從中原來
從東晉開始,受戰亂、饑荒、兵災,以及政府的獎掖政策、外地經濟滲透等影響,大批中原漢人扶老攜幼,翻山越嶺,舉家南遷。特別是在唐宋期間,三明境域成為這些南遷的中原漢人躲避戰亂和災荒的重要聚居地。
這些客籍人遂稱為客家人,客家文化更是中原漢文化與南方的土著文化融合的產物。客家飲食的發展,如同客家文化一樣古老,見證著客家人遷徙的磅礴歷史。
客家小吃海納百川
客家美食素有堅守食鮮、崇尚自然的傳統,以季節、風土甄選食材,講究應季而食,突出食材本真鮮香美味,充分展現山野之根、河塘之鮮、田園之美……
作為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明寧化的客家小吃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濃香酥香的特點,又吸納了南方小吃嫩脆清鮮的精華。
凡是到過寧化的人都聽說過或親口嘗過這道客家名菜——魚生。作為客家美食系列中的奇葩之一,魚片生吃,為的就是那一口鮮。
未經烹飪的魚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遠古人類生食的遺風,寧化魚生不僅是研究遠古飲食習俗的活化石,也是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強有力的證明。
一道菜,一樁事,一份情,客家的味道總能以多種形式呈現。融合南北之所長的“燒賣”“芋子包”;具有濃郁山鄉色彩的“坨子”“清流兜湯”;煙燻霧繞的美味“燻鴨”,還有多種不經過多雕琢自然曬乾的乾燥食品。
300多種小吃,匯聚著千百年來客家人烹飪技藝的智慧結晶,讓人垂涎欲滴,樣樣都能入選閉眼直入的“寶藏”必吃清單。
一碗擂茶,一抹情
擂茶作為客家人從中原向南方遷徙留下的寶貴財富,被譽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嚴格來說,擂茶並非茶葉的一種,而是茶葉與芝麻、草藥等原料混合在一起,透過研磨成漿,再衝入開水或入鍋煮沸後直接飲用。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在三明,將樂、寧化、泰寧等地客家居民均有品飲擂茶的習慣,但因各地地理環境、氣候以及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請吃擂茶也是三明客家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待客禮節,故擂茶俗稱“客茶”。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將樂擂茶追求用料的原汁原味,以生芝麻為主,茶葉為輔,配合加入適量青草藥,置於陶製的擂缽用茶木棍研磨成細漿後加入80-90℃開水,即擂即用。茶湯飄著些許芝麻,喝到最後,嚼上一口沉底的精華,餘韻綿長。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泰寧的擂茶,多用炒香的熟料製作,芝麻花生的油香在唇齒間綻放,口味更濃郁醇厚。配方靈活,根據季節的變化和客人的口味靈活調整,可謂什麼都能加。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寧化擂茶在製作上則更追求飽腹感,可精可粗、可素可葷,形式多樣,主要原料有花生、粉皮、芝麻、赤小豆、豬小腸及當季青草藥等。多種食料香味在研磨中碰撞,口感豐富,咀嚼不停。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無論食材與味道怎樣曼妙變換,親友們坐在一桌喝擂茶,在輕鬆氛圍中,噓寒問暖、談天說地,濃濃的擂茶在滿足味覺,溫暖身體之餘,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紅糟,隱匿在廚房的鄉情和溫情
從北方到南方,從平原到丘陵,福建客家先民的遷徙促成了各類糟味菜品的相逢。
酒糟在客家菜烹調中被當作提鮮增香的調味品廣泛使用 | 卓庭輝
酒糟又叫紅糟,是用紅粬、稻米釀酒後的餘渣。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然會有幾道與“酒糟”有關的菜品,如:酒糟肉、酒糟魚、酒糟兔、酒糟蛋、酒糟餅、酒糟田螺、酒糟牛扒、酒糟毛豆……
酒糟醃製的糟蛋、糟菜 | 卓庭輝
這些糅合了鄉音鄉情的糟味菜品,連同那一抹糟香,經過時間的洗滌,成為血脈的聯結、親情的凝聚、宗族的延伸、土地的聯絡。他們對傳統的固守,仍有滋有味地停留在舌尖上。
客家人的百桌宴 | 謝守明
這一抹糟香還是米酒文化的延續。客家人愛米酒,普遍有自釀米酒的習慣,其釀酒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早在唐代,三明寧化縣和尤溪縣便有民間傳統工藝的制酒作坊。到了宋代,三明沙縣區的釀酒業已初具規模。
曬制釀酒用的紅粬 | 林鐘瑜
如今,仍有不少客家人保留著釀酒的習俗。“清明茶,穀雨酒”,九月初九重陽日至翌年穀雨,都是客家人釀冬酒的黃金時期。
紅粬、糯米、水有著嚴格的比例 | 卓庭輝
客家的米酒雖然沒有北方酒的濃烈醇香,卻更好入口,且可以驅寒祛風,滋補養生。新釀的糯米酒,用古老的錫酒壺盛裝,之後鍋水吞溫,蒸汽氤氳,詮釋著別樣的一份熱情與溫暖。
錫壺盛酒,是客家宴席最獨特的風景線 | 鄒鈺琴
樸實客家宴席“八大碗”
客家人辦酒席不太講究花名與造型,相反更注重有豐盛的大魚大肉讓客人吃飽吃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宴席“八大碗”模式,即雞、面、燕、大塊肉、色、糯米飯、汆豬肉、甜湯。可以說,八大碗是客家人熱情待客之道的最佳詮釋。
客家人“八大碗”中第一道碗是白斬雞。客家人有著“無雞不成筵”之說。因為雞諧音“吉”,且在傳統文化中有掌管人間吉祥之鳥之意。
第二碗是水面,如果是喜宴,還要上雙碗麵,寓意長壽和雙喜臨門。如今有些地方會將面換為米包子或燒賣。
第三碗是燕。主料是由精瘦豬肉打成肉泥,加上木薯粉揉捻而成的絲狀燕皮、冬筍絲、白菜絲、紅蘿蔔絲、瘦豬肉絲、魷魚絲、芹菜絲等。燕上席時,主人就開始向來賓敬酒,宴席由此推向高潮。如今在製作燕時還會加入虎皮雞蛋或者鵪鶉蛋。
第四碗為燉底肉,大塊的豬五花與蘿蔔燉煮等蔬菜燉煮,噴香鮮美,肉嫩可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絕對是食肉星人的最愛。
第五碗是糯米飯。根據主家當地習俗、口味不同,分為甜口和鹹口。甜口的香甜軟糯,小孩子極愛,鹹口的多吃不膩,吃了還想再吃一口。
第六碗是五柳居(魚),做法主要為糖醋或者清蒸。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魚是鄰水人家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所以魚毋庸置疑為“八大碗”之一。
第七碗汆豬肉。“汆”,作為一種烹調方法,對食材的品質有極大要求。肉質要足夠新鮮才能經得起放到沸水裡稍微一煮的極簡烹飪手法。這樣做出來的豬肉肌肉纖維細膩,口感細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汆豬肉”主要原料有:夾心肉、地瓜粉、粉條等。
最後一碗是枸杞薏仁甜湯。這道甜品要使用寧化特有的糯薏米才最地道。薏米、紅棗、枸杞等食材經過精心熬煮,逐漸變得濃稠,在宴席末尾以一道甜香、順滑的甜品收尾,何不美哉。
客家美食不單是吃進嘴裡的食物
更是文化、是智慧、是傳承
歡迎大家來三明,細細品味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聊聊你所喜歡的客家美食
暢遊八閩平臺
cybmflxx
漳州文旅
廈門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來源:綠都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