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遊寫道,徐霞客到達雲南大理雞足山,將靜聞埋骨於此,完成了靜聞的心願。徐霞客遊走在雲南雞足山,錯過了險景,得知守銅殿倆僧人不睦,覺得非佛門之福。
(公元1638年)十二月二十七,徐霞客行走在雞足山,路逐漸被草木遮蔽,他見道旁有踩踏痕跡,索性踩著石頭往北,向上攀登。他多次懸空在陡峻的石梯上,順著崖石,像猿猴一樣升騰。他攀了一里半後,兩邊的崖壁向前突出,純粹的岩石撐向雲霄,從壑谷中拔地而起,像在空中豎物作標識。一線連線的山脊,又像瓊臺懸在中間。兩座山寺並列相靠,山寺背後是橫亙的大山脊。
徐霞客披開叢密的草莽向上,有條大路從東到西橫穿山脊,那是從雞坪關山往西到達絕頂的路。因往年運磚到絕頂建牆,開闢出這條路讓驢馬通行。徐霞客返回,順大路往東走,攀登重崖疊嶂而上。這裡上平下嵌,他俯身下視,什麼也看不見,不像點頭峰那樣突立而出,可以一覽無遺。
山脊兩邊被古樹遮蔽,道路從中透過,有開闊的地方往下可以看到山背後。東北又峙立著一圍山,如同朝南的箕,其餘支脈聚成摩尼山。西北橫伸的支脈,後趾就是往南聳立而形成絕頂的山脈。西邊的絕頂、東邊羅漢壁的九層山脊、南邊的山脊、北邊後趾的山脊,全都如同伸展的旗幟。
徐霞客越過桃花臀的山脊,順山脊往西走,山脊二次隆起。他走了五里後,順脊往西去,上絕頂,再迂迴向北,又走二里多,來到絕頂之下。北面山崖上白雪皚皚,不知道什麼時候堆積的。
徐霞客往南,進入南門,門外是從猢猻梯到銅佛殿的路,從溝壑中墜下去。他從北門出去,登上後山脊往西南下,從束身峽到禮佛臺,是從華首門到銅佛殿的路。猢猻梯在東南,順脊往上走。束身峽在西北,順水槽中去。這兩處都是攀登頂峰的險景,只因他從山脊上過來,一處險景也沒有看到。
徐霞客進門看見迎葉殿。原是土主廟的地基,原迎葉殿在山腰。公元1637年,巡按張君覺得頂峰不能不尊奉迎葉尊者,於是捐資在這裡修建迎葉殿,把土主廟遷移到殿左邊。殿前的天長閣,則是公元1627年海鹽縣人朱巡按所修建。背後的閣觀風臺,是公元1621年至公元1627年,廣東省潘巡按所修建,如今改名多寶樓。善雨亭也是張巡按修建,亭中還有他的畫像。後來西川倪巡按改名西腳蓬廬,大含譏諷之義。
殿亭四周,築牆環繞。四邊蓋樓成門:南面叫雲觀,是指雲南縣從前有彩雲的奇異景觀。東面叫日觀,取泰山日觀的含義。北面名雪觀,是指麗江府的雪山。西面名海觀,是蒼山、洱海所在。張君在萬山叢中的絕頂興建此巨大工程,沐府也順應他的心意,把太和山銅殿搬移過來,大概因太和山在省城東,而銅是西方的屬相,能克木,有人制造流言阻止遷移,說雞足山是麗江府的山脈,麗江知府姓木,忌諱金克木,要調動軍隊到雞足山,殺了那首先倡導的僧人。
徐霞客在貴州省聽到這種說法,覺得十分荒謬。麗江府在北,雞足山在南,只聽說雞足山脈從麗江府伸來,沒有聽說麗江府山脈從雞足山伸來。姓氏與地名各不相干,何來相剋?
銅殿器具堆積在迎葉殿中,沒有地方豎起來,還等沐府前來選擇位置。只是一道牆以內,天長閣之後,是河南省的僧人主持,前面新建的迎葉殿是陝西省的僧人主持,陝西僧人因和按察使張君是同鄉的緣故,沐府也把銅殿交給他,可惜兩個僧人道氣不同,不免事事不和睦,不是佛門之福。
徐霞客一進山,就聽說河南、陝西二位僧人的名字,等到了頂峰,太陽即將落山,他看見陝西僧人的叔父在邇葉殿,就把行李放在那裡。陝西僧人的侄兒明空還在羅漢壁的西來寺。徐霞客從殿旁進天長閣,因陝西僧人把銅殿器具支撐起來,隔斷了邇葉殿後的正門,不讓從正門進入。
河南僧人住在多寶樓下面,他留徐霞客吃晚飯。
河南僧人特別憤憤不平,徐霞客心中不以為然。他回到土主廟,感覺很冷。陝西僧人點燃火,擺出果點,對他詳細談論其侄明空替銅殿募化的事,他說:“他在西來寺,你可以去會一會他。”徐霞客答應了。
敬請關注“景緻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