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地處南陽盆地南端,唐河、白河與漢江結合部,東控桐柏山、大洪山,西扼武當山、荊山。
襄陽是戰略要地,南北對峙時,南方勢力自襄陽北上,逆漢水支流白河、唐河上行,越伏牛山,即可進入伊洛河谷,或東取洛陽,或西攻關中,足可令對方手忙腳亂。東晉時桓溫北伐,由襄陽北上,出伊川,敗姚襄,執周成.收復洛陽。南宋岳飛曾以襄陽為支點,收復許昌和洛陽。反過來北方勢力從白河、唐河南下,同樣天下震動,戰國時秦國白起破楚都,南北朝時西魏攻南梁,蒙元滅南宋,襄陽的存亡關係到南方王朝的生死。
公元前201年(西漢高帝六年),始築襄陽古城,位於漢水南岸。襄陽古城牆均高8.5米,寬5至15米,護城河最寬處達250米,東、西、南、北城牆分別長2.2千米、1.6千米、1.4千米、2.4千米,面積達2.5平方千米。
襄陽城地勢較高,北面和東面是漢江,西面是萬山,西南面是羊牯山,南面是峴山,與峴山隔江相對的是鹿門山。
樊城舊城位於漢水北岸,與襄陽古城隔河相望。
襄陽城和樊城互為犄角,扼守漢江要衝,由南陽盆地南下或江漢平原北上的大軍,襄陽是繞不開的坎,必爭之重地。
襄陽城臨江而立,北面的城牆距離江邊只有幾十米遠,敵軍稍微靠近,就成為城牆上弓箭手的靶子,很難透過漢江進行攻城。古城東面的漢江沿岸,大都是灘塗,大船根本就靠不了岸。
三國時期,孫堅殺得董卓節節後退,被迫從洛陽遷都長安。接著孫堅南下攻擊襄陽的劉表,被黃祖軍殺於峴山。
關羽曾經在樊城水淹七軍,兵鋒直指曹操的許昌,威震華夏。
1234年(南宋理宗端平元年,金哀宗天興三年),金哀宗自縊,蒙古與南宋聯合滅金。宋理宗收復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三京,光復中原,疆域範圍接近北宋時期,何其壯哉!
1235年(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南宋一年短暫的輝煌後,蒙軍背信棄義南下,宋軍在襄樊一帶固守,與蒙古人進行了近四十年的反覆拉鋸戰。
1273年,呂文煥在蒙古大軍圍攻下,因孤立無援,為避免屠城而被迫降元。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為何三十幾年拿襄陽城無可奈何呢?
蒙古軍大舉攻城,矢下如雨、石落似雹,紛紛向城中打去。接著眾軍駕起雲梯,四面八方蒙如蟻附攀爬向城頭。宋軍用長木將雲梯推開城牆,舉火把燒雲梯,女牆後羽箭勁急,蒙古兵或橫屍城頭,或碎骨牆下。
襄陽城固若金湯,不善水戰的蒙元騎兵沒有用武之地。南宋軍民以不屈的意志,苦守襄陽城近四十年。
金庸的《神鵰俠侶》中,郭靖站在城頭,神威凜然,喝道:“大宋百姓人數多你蒙古數十倍,若不急速退兵,我大宋義兵四集,管教你這十多萬蒙古軍死無葬身之地。”蒙古軍人人心膽俱裂,城頭宋軍喝采如雷,擂起戰鼓助威。
襄陽始終屹立如山,但附近十室九空,遍地屍骨,蒙古勢若瘋虎,卻久攻不下襄陽,城外只要見到宋人,往往肆意虐殺洩憤。襄陽四周滿山遍野都是斷槍折矛、凝血積骨,村莊市鎮盡已被蒙古鐵蹄毀成白地。
1267年(南宋度宗鹹淳三年,元世祖至元四年),蒙古最後一次攻擊襄陽,誰也沒想到,一場攻城戰,打了足足六年。1273年(南宋度宗鹹淳九年,元世祖至元十年),元軍圍困襄陽城,切斷了城內補給,並調來大炮,守將呂文煥為保證老百姓的安全,只好在元軍承諾不屠城的情況下投降。
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曾說過:“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襄陽的得失,關乎天下。對南宋防線來說,襄陽更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否則元軍就可順漢江東下,直抵武昌,整個長江防線就會崩潰,南宋就離滅亡不遠了。
南宋丟掉襄陽城後,防線出現巨大破口,僅僅過了三年,都城杭州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