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可以相信老祖宗的審美,這句話並不單指皇家貴胄的眼光,一些建造在民間的宅院、園林在隔了千百年時光後同樣可以驚豔后人,實力絲毫不輸前者。
位於山西省榆次縣的車輞村的常家莊園就是這樣一處古建築群,它是我國民間最大的私家莊園,大小和故宮有一拼,60多萬平方米的面積裡大院套小院,有樓50餘座,屋4000多間,園林13處。
單是面積大並不值得稱道,這座莊園裡的園林杏園、靜園等個個綺麗靈秀,亭臺樓閣錯落,佈局設計心思十足,而建築上的“三雕”更是精美絕倫,巧奪天工,讓人眼花繚亂。
如果說晉商建造的宅院、莊園整體給人庭院深深的隱秘和壓迫感,其內藏著的園林便總會讓人在一片黯淡中感受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帶來的驚喜。小橋流水的柔美、畫舫樓閣的纖麗、湖石假山的嶙峋盡在其中。
後人總能透過一座園林看到曾經園子主人的心性,氣質,常家莊園的園林同時有著豪貴之家的宏偉壯觀,南方園林的秀美靈動,又不乏書香門第的古雅淡泊。
常家被譽為“中國儒商第一家”,家族將“學而優則賈”奉為祖訓,一代代優秀子弟涉足商界,大大提升了商人的文化層次和水平。做生意時,常家嚴格遵循儒家誠信、仁義等理念,儒商相長,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經九代,家族興盛長達200餘年。
莊園裡的石芸軒書院是我國北方現存最大的私家書院,曾是常家子弟學習研讀、吟詩作畫的地方。書院門前石雕圖案吉祥,紋飾精美。
影壁共340個字,為常家家訓最樸實、最誠懇的字句如同常家建造商業帝國的密碼,人人都知知易行難,正因為常家後代嚴格恪守、身體力行,才創造了這個家族如此長、如此輝煌的商業成就。
看著好似走在一座古城中,有牌坊,有商鋪、有園林,有學堂,其實依然是走在常家的“勢力範圍”內,足見這座莊園的面積之大。
“輞川別墅”是常家莊園的客房院。這座院落的名字來自唐代大詩人兼畫家的王維,他曾在輞川隱居,過著閒適的田園生活,常家人想必對這位古人極其推崇,將自己在車輞村的莊園也稱為輞川,頗具文化底蘊,也應了後人給其“第一儒商”的稱號。
展廳詳細介紹了常家的發家歷史和經商路程。明代中期,常家第一代來山西為人牧羊,到第七代經營茶葉生意,最終成為茶葉之路上“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鼎盛時期,其商號不僅分佈在國內各地,國外也有。
園中規模最大的建築便是這座貴和堂的藏書樓,面開七間,已經逾越了階級限制,一旦被知,小則砍頭,大則株九族。因此這座藏書樓雖然氣勢十足,卻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藏在園內最隱秘的地方。
喬家大院以張藝謀的經典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其實這部電影在常家莊園也有取景,此外這裡還是《白鹿原》《亮劍》等影視劇的拍攝地。來山西逛大院,這座看似低調的民間最大私家莊園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