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正在走向世界。目前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曆新年,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在祖國的大街小巷,萬家燈火點燃了節日的氛圍;在世界各個大洲,身在異鄉的遊子更知家的溫暖,一句“恭祝全球華人新春快樂”,不只是喜迎佳節的祝福語,更是海外華人的精神寄託。
“‘’送到了我們家門口”
80歲的盧威在美國洛杉磯生活已30餘年。每年春節,老家上海的“三寶”是盧威和太太必吃的美食。“一道是八寶飯,一道是紅糖水,一道是湯年糕。特別是八寶飯,我和太太每年都堅持自己做,我們會提前去超市買來糯米和豆沙,回家後將糯米蒸軟,摻上一點豬油,再和細膩的豆沙攪拌均勻,撒上一些幹桂花,吃一口滿嘴香甜。”盧威說。時光流轉,熟悉的年味從未淡去,反而越來越濃。
今年春節前夕,距離洛杉磯市中心不遠的蒙特利公園市舉辦了盛大的春節廟會,200多個攤位琳琅滿目,擺滿各式各樣的中國年貨。“現場,舞獅舞龍、歌舞表演精彩紛呈。還有不少展示中國民俗文化的攤位,比如捏麵人、寫春聯,吸引許多美國當地民眾前來圍觀。”盧威說,廟會舉辦地離他家不遠,他和太太也特意去體驗了“過大年、趕大集”的熱鬧氛圍。廟會上,煮湯圓、糖炒栗子等地道的美味小吃滿足了盧威和太太的“中國胃”,不同膚色的遊客穿梭其中,讓盧威深切感受到春節的“國際範”。
“我記得30多年前剛到美國時,春節期間冷冷清清,我和太太只能去當地的中國城尋找年味。而如今,華僑華人數量一年比一年多,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一年比一年大。在美國許多城市,慶祝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華僑華人社團紛紛組織各自的春晚,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援與重視,有的已連續舉辦20多年,節目質量上乘,用上海話說,蠻有腔調的。”盧威感嘆,過去是四處找年味,如今是“中國年”送到家門口。“現在,我和太太走五六個街區,就能趕廟會,真是今非昔比!”
英國教授帶學生一起看春晚
1月28日晚,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如約而至,無數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共同歡度新年。正在英國倫敦留學的中國學生“Sana”(網名)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們的英國教授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放了春晚的直播,“想給身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學生一點家的溫暖”。
據悉,英國倫敦和中國北京時間有8個小時的時差。Sana向記者說道:“課上到一半時,正好趕上了春晚的直播時間,於是教授就在大螢幕上開始放映春節聯歡晚會,和學生們一起觀看交流。”
“教授對機器人轉手絹特別感興趣,一方面覺得很有趣,另一方面也覺得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強大。”Sana向記者補充道,“我們沒有看完全程,大概一個多小時就下課了。”
記者注意到,短影片平臺上,Sana將一起看春晚的影片釋出後,許多網友紛紛送來祝福,祝願所有海外華人新春快樂。
畫面顯示,教授和中國學生們交流著春晚的節目,還有一些外國人拍照留念。中國留學生也向外國同學們教一些簡單的中文:“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一片祥和愉快的氛圍。
當天晚上,Sana買了一些煙花,絢爛的火光將天空映襯得格外喜慶。Sana在影片的最後表示,真的只有在海外才能明白春晚那句“恭祝全球華人新春快樂的意思”。
夏天過春節,還要吃烤肉
對於南半球的海外華人來講,在夏天過春節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巴西華人華僑青年聯合會會長周偉的“春節時間”便從1月上旬開啟。
1月12日,由巴西青田同鄉總會主辦的2025年華人華僑春節聯歡晚會在聖保羅舉行,配套的美食狂歡節同步亮相,吸引了3000多名觀眾。“這臺春晚不僅匯聚了當地華僑華人演員表演的多個精彩節目,還邀請了來自中國的多位藝術家,可以說是近年來巴西僑界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春晚之一。演出場館外的美食狂歡節也十分火爆,浙江、廣東、福建等地特色美食琳琅滿目,很多攤位開張沒多久便銷售一空。”作為青田老鄉以及此次春晚的協辦者,周偉說起不久前的這場新春活動,話語間充滿自豪。
隨著乙巳蛇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周偉的行程表也越來越滿。除了為僑團迎接新春的各類活動奔忙之外,周偉也張羅著和家人們的團聚。“我提前三四周就在當地中餐廳訂了桌,除夕晚上和我小舅子一家吃年夜飯,大年初一和我弟弟、表兄弟兩家聚一聚。”
周偉感嘆,與20多年前初到巴西打拼時相比,如今自己在當地紮下了根,家庭規模不斷擴大,事業發展步入正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與此同時,隨著中巴關係蓬勃發展,拉美國家掀起“中國文化熱”,華僑華人在巴西的整體影響力顯著提升。“這些年,我們在海外過春節,越過越有滋味,大家對過節的形式也更加重視。”周偉說,今年他還有一個新計劃——春節期間,邀請公司的巴西員工們吃一頓烤肉,“讓更多外國朋友一起感受中國年味。”
學剪紙、寫福字,非洲朋友也很感興趣
自20世紀60年代模里西斯獨立以來,中國春節就被列為公共節假日。模里西斯藝術與文化部長貢迪亞說,模里西斯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在全國範圍內慶祝春節非常重要”。
在肯亞,春節的到來也讓首都內羅畢充滿喜氣洋洋的氛圍。唐人街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人們身著盛裝出行,商店裡擺滿各種春節特色年貨,吸引顧客駐足選購。
一家中餐館裡,老闆王先生正忙著招待客人,臉上洋溢著喜悅,“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我們要把這份幸福感傳遞給更多人。”
餐廳裡有中國人也有肯亞人。除了品嚐美味的中餐,人們還圍坐一起,分享著各自的故事與祝福。肯亞顧客艾米說:“春節是一個充滿幸福的節日,我很高興能和中國朋友們一起慶祝。”中國遊客李女士說:“雖然身處異國他鄉,但看到這些紅燈籠,聽到熟悉的鞭炮聲,就彷彿回到了家鄉,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在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市中國文化中心,空氣中瀰漫著墨香。中坦兩國孩子們手握毛筆一筆一畫地書寫,“福”字和對聯寄託著他們對新年的期許。另一邊,孩子們學著摺紙、剪紙,一張張窗花承載了他們的新春祝福。
“我對春節文化非常感興趣。在學習寫春聯和剪窗花的過程中,我瞭解到春節傳遞祝福和美好願望的意義,感受到人們對和平安寧的共同期盼。”參與活動的恩薩吉瓦·邁克爾說。
“環中國”區域更是熱鬧非凡
許多在中國周邊的國家,如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韓國等等,早已將中國春節刻在DNA裡了,各種慶祝活動更是熱鬧非凡。
1月28日,“歡樂春節進總理府”活動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泰國總理佩通坦在總理府接見來自中國的表演藝術家,並欣賞了中國白族傳統歌舞表演。佩通坦還與中國駐泰國大使韓志強互贈春節禮物,共賀新春。
從曼谷向北驅車200多公里,便來到那空沙旺,泰國華僑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泰國春節慶祝活動最隆重和最具代表性的舉辦地之一。每年春節,那空沙旺都會舉行花車遊行、傳統廟會、舞龍舞獅等盛大慶祝活動,今年的慶典從1月22日持續至2月2日,共12天。
一進城,濃濃的春節氣息撲面而來,街上滿是“中國紅”,大紅燈籠和紅黃相間的條幅掛滿主幹道,條幅上醒目地寫著“新正如意”“新年發財”等祝福語,儀式感滿滿。
那空沙旺府民俗委員會委員維他瓦是第三代華人,他告訴記者,那空沙旺府河網密佈,是泰國南北水陸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過去有不少華人透過水路來到這裡經商定居,他們大多來自廣東潮汕地區、福建、海南等地,源自中國的很多風俗傳統在這裡世代傳承。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無論人們身處何方,都會以各種形式熱烈慶祝。對於海外華人而言,春節更是他們連線故土情感、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紐帶。儘管遠離祖國,但他們依然保留著對春節的獨特情懷和慶祝方式,讓這一傳統節日在海外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