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鋼琴業”進入嚴冬,據說鋼琴銷量已經斷崖式下滑了。
我覺得這事兒,還挺戲劇性的。
雖然米粒沒學鋼琴,不過我身邊同事、朋友家的娃,學鋼琴的不佔少數,說10個娃裡9個會鋼琴,多少有些誇張,但10個孩子裡怎麼也有7、8個學過樂器(至少嘗試過),這7、8個裡,又有5個學的是鋼琴。
當初滿心期待地學,是真的;期間咬著牙堅持,也是真的;現在決絕地放棄,更是真的
鋼琴還是那臺鋼琴,以前五六萬買的,現在賣二手,5000都出不了手。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以前練琴雞飛狗跳,家長忍,現在呢,人可忍,錢不能忍
鋼琴一直以來都是中產養娃的“標配”(當然,也有學大提琴、小提琴的),如今,中產消費降級,“第一劍”就這樣“斬”向了興趣班?
早在“鋼琴嚴冬”之前,大家的生活方式都不知不覺發生了轉變。
米粒媽有幾個朋友,以前連網購退貨都嫌麻煩,這兩年竟然能把家裡各種閒置品精心拍照,發到鹹魚上了。
還有就是大家對大牌的態度,這兩年也變了。
米粒媽因為工作關係,比你們更早一點享受到了“平替”的快樂。之前,身邊一些朋友還在追求大牌,這兩年已經堅定不移地跟著我買買買了
同樣的款式、面料、做工,買的時候少個0,不香嗎?
消費降級後,大家也都體會到了什麼叫 “騎著單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
我們家小區的鄰居,在請阿姨上,也開始“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了。在業主群裡,我見過好幾回給自家阿姨寫“推薦信”的,以前請的全天阿姨,現在改成半天,想找同小區的鄰居拼一個阿姨
但以上這些花費,對中產來說,還不算什麼,中產消費真正的“重頭戲”,在房產和教育上。
房產
房產是一次性投入,教育是源源不斷,細水長流。對不少中產來說,購入房產,也是教育投資的一部分(學區房)。
這兩年因為政策原因,學區房的不確定性更大了,尤其去年是入學峰值,僧多粥少,人多校少,所以有些家庭即便入了學區房,也沒能去上目標校。
但這絕不妨礙郊區的家長去“東西海”看房
選學區,是給孩子選同學,給自己選“雞娃搭子”。
這麼說吧,米粒姥姥上學的時候,西城就是教育高地,我上學那會兒,海淀已經崛起,這麼多年過去了,巔峰對決仍然在“西海”之間,你們品……
消費降級,大機率只會影響投資性購房、改善型住房,對於學區房,千萬別小看這屆家長,他們真的是抓住了“能屈能伸”的精髓。
消費降級前,“60平米學區房”嫌太小,消費降級後,“40平米學區房”也夠住
留學
前段時間,米粒媽寫了一篇文章《雞娃的“考一代”們,這就躺平了?》。
不少中產家庭,已經在盤算送娃出國留學的價效比了。
米粒爸一個朋友,孩子初三了,成績中等,屬於能考上普高,但上不了重點的那種。娃還在小學的時候,朋友就盤算好了,高中讀國際學校或公立學校國際部,換賽道,去美國讀本科。
現在,朋友改主意了。
他算了一筆賬,拋開讀國際學校的費用,去美國讀個本科,保守點說300萬,而且以他家娃的情況,也申請不到排名靠前的學校,關鍵回國找工作,一個月薪水不過五七八千。
朋友說,有這錢,不如讀個普高,隨便在國內考個大學,畢業後的工作大機率也是五七八千,但省下了三四百萬啊,有這錢買個小房收房租,每個月也能給娃賺幾千塊零花錢。
如果人家富了三代,倒真不差這300萬,也不在乎薪水五七八千,差就差在新中產,沒有家底呀,一旦經濟形勢不好,工作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誰還敢花幾百萬留學啊?!
孩子是那塊料,國內大學也能讀,孩子不是那塊料,300萬大機率會“肉包子打狗”
興趣班
前面說到,中產消費降級,“第一劍”斬向了孩子的興趣班。
這倒是真的。
不過不是真的“斬掉”興趣班,而是換成了“平替”。
興趣班的投入,不只是裝備,後續的課時、比賽等等,才是重頭戲。
比如,馬術、擊劍、冰球、花樣滑冰。
咱們就說擊劍,米粒小時候也學過一段時間擊劍,看起來高大上,而且確實除了運動,它還能鍛鍊反應速度和身體協調性。
擊劍的入門,沒大家想的那麼貴,但後面你要想繼續提升(也不一定就是要走專業路線),就要一對一了,而且教練什麼水平的都有,費用當然也什麼價位的都有。
花樣滑冰也一樣,看起來又美又颯,一門課=舞蹈+體育,但實際它的衍生費用相當高,朋友家孩子學花滑,跟我說一年30萬打底。
比如冰鞋,孩子長得快,冰鞋換得快,啟蒙階段學著玩玩,一雙冰鞋也就幾百塊,到後面專業一點,一雙冰鞋就要幾千塊。
日常去商業冰場練習,定期磨刀,考級比賽報名、服裝,編排……這些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如果教練是國家退役運動員,費用會更高,出去比賽,教練隨行的食宿,你也要負擔。
很多家長說學著玩就行,不用那麼專業。真要說學著玩,壓根不用花錢,網上找個免費的影片也可以學著玩。
既然學,哪怕不走專業道路,孩子學到某個階段了,後面再繼續學,就必然要找更專業的老師去承接。
孩子要是喜歡、有天賦,咱們家長都認了,但大部分家庭是,孩子費時又受罪,家長花錢又受氣。
什麼都不學?又不甘心。
所以,運動類,“卷”到最後,剩下的都是體能課、籃球課、足球課、羽毛球課、乒乓球課……這種家門口就能學的,不出小區就能練的。
樂器不學了,程式設計課、科學課補上,好歹鍛鍊鍛鍊思維,學好了還能對升學有幫助。
所以消費降級“第一劍”斬的是鋼琴、是興趣班嗎?應該說,“斬”的是“非剛需”興趣班。
那些費錢、費時、費力、費人,娃又不喜歡的……罷了、罷了。
至於語數英,想作罷?休想!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