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麥家曾說:
“青春期就是一種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
一年前,我“有幸”加入被虐的行列,算是深刻體會到,兒子進入青春期後那一身尖銳、切勿靠近的一面了。
升入初二的某一天,兒子把寫有“私人房間,閒人免進,有事請敲門!!!”的A4紙貼到門上,還鄭重其事地拉著我和他爸爸看。
而我並沒有把兒子的訴求看在眼裡,更沒記到心裡,還是像以前那樣推門就進,甚至在他賴床時,掀掉被子。
兒子對我的做法厭煩至極,對我大吼:“我已經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間。我的要求你一點也不聽,也別想我聽你的!”
我以為他是一時氣憤說出那樣的話,沒想到他真這麼做了。
我叫他吃飯,他愛答不理,在自己房間裡搗鼓20多分鐘後才姍姍來遲;
我催促他寫作業,他更煩得要命,把書本砸在桌子上以示抗議;
我想看看他睡覺了沒有,他直接將門反鎖,讓我在門外目瞪口呆。
以前我慣用的強硬手段,現在完全不管用。
後來,我開始反思:
兒子已經進入身體和心智迅猛發展的階段,他在不斷變化,而我一直用老方法肯定行不通。
在與兒子的鬥智鬥勇中,我總結出了3字“錦囊妙計”,簡單說來就是: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媽媽要想不內耗,就要做到“傻白甜”。
1
傻:不較勁,提高對孩子的容錯率
以前,每當作業完成,我總督促兒子回顧一遍,讓他列出不解之處與錯誤根源。
若分析不夠深刻,便讓他重寫,直至我點頭滿意方休。
後來,我的嚴苛成了一把雙刃劍,他非但沒有更加細心,反而多了幾分逃避與抗拒,母子之間的距離悄然拉遠。
於是,我決定調整策略,對那些細枝末節的不完美選擇忽視,轉而鼓勵他自我發現與改進。
當我不再吹毛求疵,他的劍拔弩張也減弱了許多。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媽媽要有“不較勁,提高對孩子的容錯率”的覺悟,這意味著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要放下過度追求完美的心態,以更寬容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不足。
這種心態,如同為孩子的成長之路鋪設了柔軟的草地,讓他們在跌倒時不會受傷,反而能更勇敢地站起來,繼續前行。
表姐的女兒依依正處於青春期,變得有些叛逆,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質疑,包括與媽媽的交流。
她常常對媽媽的建議置之不理,有時甚至會用一些冷淡的話語回應。
表姐一開始也無法接受,以前依依可是個懂事又暖心的孩子,怎麼一下子就變了這麼多?
後來表姐意識到,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尋求自我認同和獨立性,而這往往會表現為對父母的反感和挑戰。
於是,表姐不再過分強調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而是更多地傾聽女兒的想法和感受。
她發現,當自己真正放下身段,用心去聽女兒說話的時候,女兒也變得更加願意與她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有一次,依依在學校遇到了一些困難,回到家後,她並沒有直接告訴媽媽,而是選擇了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房間裡。
表姐察覺到了女兒的情緒變化後,沒有直接去問發生了什麼,而是選擇了一種更加溫和的方式。
她拿了一本書,坐在女兒的身邊,開始安靜地閱讀。
過了一會兒,依依似乎被媽媽的平靜所感染,她主動開口向媽媽講述了自己在學校遇到的問題。
表姐沒有打斷他,也沒有給出過多的建議,只是靜靜地聽著,偶爾給予一些安慰和鼓勵。
她告訴女兒,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重要的是要學會面對和解決它們。
透過這次交流,依依真切感受到了媽媽的改變,媽媽不再用命令的口吻對她說話,而是給她更多的關心和支援。
從那以後,她開始更加主動地與媽媽溝通,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而表姐也繼續用更高的容錯率對待女兒,用愛和耐心去陪伴女兒度過青春期。
與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往往只會讓雙方陷入無盡的疲憊與誤解之中。
“傻”字本質上是希望媽媽們在原則性問題上堅守,而在那些非原則性的小事上,選擇寬容與理解,這樣才能他好、你好、全家好。
2
白:多尊重,給孩子留足成長空間
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彷彿一顆敏感的水晶球,任何不經意的觸碰,都可能激起漣漪或裂痕。
我在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也曾因過於直接地指責和苛求,遭遇了溝通的壁壘。
我開始調整策略,將“為什麼還不去練琴,每次都拖拖拉拉!”地催促,轉變為溫柔地詢問:
“兒子,你覺得今天的狀態適合開始練琴,還是想做點別的放鬆一下?”
餐桌上,我主動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小成就與挑戰,也傾聽他關於朋友間的趣事和學校的點滴。
面對他偶爾的考試失利,我摒棄了以往的責備與失望,轉而與他並肩作戰,一起探討錯題背後的知識點,鼓勵他從中汲取經驗,而非沉溺於失敗的情緒中。
漸漸地,兒子展現出更多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他會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對待作業也更加認真細緻,連背誦課文都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與專注。
原來,理解與尊重,才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樑。
在孩子的成長旅途中,父母是同行者,更是旁觀者,父母最應該做的是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勇敢前行,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江蘇南京有一個普通的家庭,李女士的兒子王浩對天文學充滿熱情,常常夜觀星象,夢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
面對孩子略顯“非主流”的興趣,李女士非但沒有反對,反而主動為兒子購買了天文望遠鏡,並鼓勵他參加學校的科技興趣小組。
在媽媽的支援下,王浩的天文知識日益豐富,多次在全國青少年天文競賽中獲獎。
李女士表示: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夢想。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長足的發展力。”
孩子何其有幸,遇到尊重並全力支援自己的媽媽。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確實。
教育在於點燃火焰而非灌滿瓶子;在於給予孩子探索的鑰匙,而非填滿答案的倉庫。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為他們的成長留空間,多尊重、少干涉,就是為他們的心靈插上翅膀,助力他們在成長路上自由翱翔。
3
甜:嘴甜點,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依然記得電視劇《小歡喜》中那位有智慧的媽媽劉靜。
她的兒子季楊楊熱愛賽車,劉靜並沒有因為賽車被視為“不務正業”而阻止他,反而選擇尊重並理解他的這一愛好。
她甚至主動帶丈夫季勝利去賽車場,讓丈夫親身體驗賽車的魅力,從而更加理解和支援兒子的興趣。
她會態度平和地與兒子溝通:
“楊楊,媽媽知道你對賽車有熱情,這是你的夢想。但媽媽也希望你明白,學業同樣重要。
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讓你既能追求夢想,又不耽誤學習。”
她在支援兒子的同時,也讓兒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當季楊楊在某方面取得進步或成就時,劉靜會適時給出鼓勵的話:
“楊楊,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和進步,真的很為你驕傲。
你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超越。繼續保持這種勢頭,媽媽相信你會越來越優秀。”
當外人只看到季楊楊表面的冷漠和叛逆,劉靜卻發現了兒子冰冷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心。
在關鍵時刻,季楊楊總是能夠挺身而出,為家人和朋友提供幫助和支援。
劉靜的“甜言蜜語”讓她能夠更容易地走進季楊楊的內心世界,建立更加親密和信任的母子關係。
所以,當季楊楊得知媽媽化療會掉頭髮時,他毫不猶豫地剃了光頭,只為讓媽媽不感到孤單和落寞。
古語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出的話語可以是一劑慰人心腹的良藥,也可以是一把傷人於無形的尖刀。
媽媽的嘴若含蜜,說出的話語便是世間最美的魔法,能夠驅散孩子心中的陰霾,讓笑容在他們臉上綻放如花。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媽媽的好言好語比貶低、折損的話更有力量,更能讓孩子做出改變,向好發展。
很喜歡一句話:
“鐵一樣的教育,最後落在孩子身上,都會跟水一樣綿軟無力。
柔一樣的教育,最後落在孩子身上,都會跟鐵一樣剛勁有力。”
強硬的教育手段並不一定能收穫良好的效果,尤其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
有智慧的媽媽,不妨試試“傻白甜”的3字錦囊妙計,以柔克剛,用觸動孩子心靈的教育,助力孩子們順利度過危險的青春期。
--------End---------
繼續閱讀:
作者簡介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121我二胎備孕生女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