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6萬的保時捷,超豪華車的天也要塌了!
前不久,13萬的凱迪拉克,17萬的,19萬的奧迪,21萬的賓士紛紛問世,豪車這樣的價錢,以前想都不敢想。
電動汽車時代,豪車品牌慘遭吊打!
“豪華”二字,與曾經的代表BBA漸行漸遠,“再不努力工作,以後只能開BBA了”再也不是一句玩笑話。
燃油車日子不好過,國外超豪華車品牌也扛不住了!
前三季度在華銷量暴跌近30%,“跑車之王”保時捷跌破36萬,“跑車皇后”瑪莎拉蒂被幹趴。
三年的價格戰後,合資、外資倒下了,自主品牌站起來了,豪車品牌左右為難。
是褪去奢華的外衣,與國產車貼身肉搏;還是保持現狀,漸漸泯然於世?
如今,保時捷做出了“六折”的選擇。
只是,躺平已久的超豪華車,還有“肌肉”去拼個個身懷絕技的國產品牌嗎?
01
小米汽車不講武德,直接把小米SU7 Ultra量產車的預售價幹到了81.49萬元,把車友心智錨拉到了超豪華車級別,前不久剛大降價的保時捷,一時間陷入尷尬。
曾經靠車標高高在上,如今保時捷心底難免驚呼一聲:糟了,我啥時候成“”了!
幾天前,#保時捷售價跌破40萬#話題衝上熱搜,保時捷Macan有經銷商給出了最低35.80萬元的裸車報價,而這款車型的廠商指導價是57.80萬元,相當於打了六折。
不可思議,“保時捷”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曾為保時捷漂亮流線外形與出色駕駛感受而著迷,而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保時捷,也被譽為是“豪華車”的代名詞。
可不到36萬的保時捷,又“刺痛”了多少豪車玩家!
對比之下,40萬的享界S9,40.98萬起的理想L9,至少46.98萬的問界M9......保時捷如何在國產新能源車圍剿下突圍呢?
當然,由於保時捷賣的是“毛坯房”,最終落地價大約在60萬左右。
眾所周知,在汽車經銷行業內,裸車價指的是車輛本身的價格,不包括任何其他費用,是汽車經銷商單純針對汽車這個商品本身制定的價格,一般是在官方指導價的基礎之上進行小幅調整;
而落地價則是指購買汽車後到真正可以上路行駛所花費的所有費用,包括了裸車價、車輛購置稅、保險費用、上牌費等一系列開支。
不少汽車經銷商為了吸引消費者,特意將裸車價設定得較低,但是會要求消費者在店內購買保險、選擇時間更長的金融方案、加裝高價配件等,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利潤。
即便如是,跌破40萬元的保時捷,含著淚撕下了豪華頭銜,更坐實了“豪車天塌了”的傳聞。
除了Macan外,保時捷其他車型的優惠也相當地辣眼睛,官方指導價100.8萬元的2024款Taycan入門版,4S店在網路上給了25萬元的優惠。Panamera的情況也差不多。
02
保時捷,曾是一個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高效能汽車品牌,曾是高階和經典車型的代名詞。
入華二十四載,保時捷作為富豪身份的象徵,向來都是高溢價、不愁賣的豪華品牌代表;
曾經的保時捷,在全球每賣出6輛車,就有1輛賣給了中國女性,而且還要加價排隊6個月才能拿到車。
誰又能想到,“賣不動”“大降價”這種慘淡的詞彙,居然也能用在保時捷的身上!
這個大眾旗下曾經最能打的豪車品牌,究竟怎麼了?
保時捷與大眾有著頗為複雜的“恩怨情仇”,最早的情況是保時捷意圖收購大眾,在2008年10月的時候,保時捷對外披露其已持有大眾汽車近75%的投票權。
但經濟危機加上大眾股東的阻撓,使得保時捷沒能最終成功實現它的收購。
結果沒想到,隨後大眾汽車普通股股價一度暴漲,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
2009年12月,形勢發生逆轉,大眾出資39億歐元獲得了保時捷49.9%的股權。
2012年,大眾宣佈將44.6億歐元現金外加一股普通股的方式收購了保時捷餘下的全部股份,自此保時捷正式成為大眾旗下全資子公司。
儘管曾經與大眾有過複雜的恩怨糾葛,但保時捷依舊稱得上是大眾旗下最賺錢的品牌。
2018年財報顯示,保時捷全球實現營業收入258億歐元,同比2017年的235億歐元增長10%,營業利潤增長2.7%達到41億歐元,營業利潤率達到15.9%。
2018年保時捷在中國就賣出了80108輛汽車,同比增長12%,佔據保時捷全球銷量的30%!
2021年全年,保時捷年度銷量首次超過30萬輛,達301915輛,較2020年同比上漲11%,成績創歷史新高!其中,保時捷中國完成 95671 輛新車交付量,同比增長 8%,使中國連續7年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但隨著汽車行業大變局蛻變,近幾年國產新能源車逐漸佔據豪車市場使用者心智,“保時捷們”在華銷量一跌再跌。
2023年,中國成為了保時捷2023年全球範圍內唯一下滑的單一市場,同比降幅達15%,而這已經是其連續兩年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同時,2023年,北美地區也取代中國成為保時捷最大單一市場。
03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地位卻持續下跌,這顯然是保時捷不願意看到的,於是放下“王冠”降價“肉搏”。
今年上半年,保時捷部分地區的經銷商就對入門車型Macan和純電動轎跑Taycan實施了大幅度降價促銷活動。
但持續的降價並沒有挽回保時捷在華銷量,據保時捷公佈的資料,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全球累計交付量為22.6萬輛,同比下降7%;保時捷同期在中國市場交付量約為4.33萬輛,同比下滑高達29%。
對比來看,問界系列車型2024年9月共交付新車35600輛,理想汽車9月的銷量為53709輛,小米單靠SU7一款車型10月交付量就突破2萬輛。
這意味著,保時捷在國內辛苦賣一年車,也就比小米2個月的銷量強些,但不如問界發力賣車兩個月,更連理想一個月的銷量都比不上。
“跑車之王”保時捷大降價,“跑車皇后”被幹趴,超豪華品牌進入比慘階段。
事實上,保時捷並不是最慘的超豪華品牌。相比之下,“跑車皇后”瑪莎拉蒂的處境更加艱難。
10月16日,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Carlos Tavares)在2024巴黎車展上公開承認,集團旗下的瑪莎拉蒂品牌正面臨財務困境,處於虧損狀態。
資料顯示,2023年,瑪莎拉蒂在華銷售4264輛,同比下滑12%。2024年1—8月,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銷量總計840輛,同比下滑74%。
相當於一個月只賣了100多輛,成了比亞迪仰望系列俯視的存在。
唐唯實稱,未來Stellantis集團將無法保留那些不再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品牌。
恰好市場有訊息稱,Stellantis集團計劃出售瑪莎拉蒂品牌,傳聞奇瑞是潛在買家。不知道“跑車皇后”接下來如何發展?
不過,要說最先退出中國的超豪華品牌,卻可能會是邁凱倫。
這個品牌能查到的在華銷量只有2024年1-5月的:同比暴跌91.3%,僅售出9輛,5月僅賣出2輛,當年的恒大也沒有這麼差的。
看到這樣的資料,相信大家心裡也有判斷了吧。
而且照這個形式發展下去,也許接下來幾年,國內退市的超豪華品牌比造車新勢力還多!
04
“有錢人看不上,沒錢的買不起。”
這應該是大眾近些年對國外豪車的最新印象了吧!
高階汽車品牌的C位,正在向國產品牌轉移是不爭的事實。
與其說是國外豪車沒有抓住新能源轉型機遇,倒不如說是中國車企轉型太快,推動了行業變革。
比亞迪的高階品牌“仰望”,已在百萬豪車市場嶄露頭角;路特斯電動跑車“繁花”也在今年上市;廣汽埃安旗下高階品牌昊鉑推出的純電超跑昊鉑SSR售價區間也已經超過百萬元;蔚來也在2023年底亮相了百萬旗艦車型ET9。前不久,81.49萬的小米SU7 Ultra成為“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產車”......眼下中國豪華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時代變了,國人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豪車不只“保時捷”,豪車也不全是外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