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此前一系列刺激政策陸續公佈,以及Deepseek的人工智慧(AI)大語言模型V3和R1橫空出世,越來越多外資機構加入了看多行列。
DeepSeek助推
當地時間週二(2月5日),高盛最新研報強調,DeepSeek的崛起意味著AI行業的發展,正從硬體基礎設施層向軟體應用層轉移,這一趨勢為全球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尤其是中概科技股中長期價值重估的機會。
以該行分析師科斯汀(David J. Kostin)為首的分析師團隊最新研究顯示,美國企業的增長投資比率(GIR)顯著高於全球其他地區,尤其是在AI領域。然而,DeepSeek的R1模型以不到600萬美元的成本,實現了與GPT-4和Llama等領先模型相當的效能,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
為了衡量各亞洲股市對AI相關發展的敞口程度,高盛分析師摩爾(Timothy Moe)總結了相關市場對“硬技術”(技術硬體和半導體)和“軟技術”(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的敞口情況。分析發現,在AI軟體領域,中概科技股有著顯著優勢,軟技術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盈利佔比高達37%,市值佔比為32%。為此,高盛維持對MSCI中國指數的超配評級,預計以釋出報告當日的66點為基準,該指數今年將上漲14%至75點,樂觀預期下漲幅甚至將達到28%。
對於A股,高盛分析稱,A股在硬技術方面的權重相對較高,但近年來也在積極佈局AI應用領域,即軟技術方面。因此,A股也將受益於AI軟技術的發展,軟技術領域的股票將更加領先市場。
緊隨其後,週三(2月6日)德銀也釋出最新深度報告。該行表示,低成本的DeepSeek-R1模型在海外的流行和應用深度的拓展,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得到認可的重要標誌,顯示出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的全新突破,也表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
在德銀看來,2025年將是投資界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競爭中領先地位的關鍵一年。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多個製造和服務領域,提供了高價效比和優質產品。另一方面,隨著政策支援消費和金融自由化,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望超出預期。
德銀與高盛一樣認為,MSCI中國指數的交易價格比全球指數都低,且接近其估值範圍的低端。因此,伴隨中國企業在全球的擴張,預計這種估值折扣將在某個時刻迴歸為溢價,並迫使投資者在中期不得不迅速轉向中國。今年,中國A股和港股都將可能繼續走牛,且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
德銀還強調,中美貿易的現實遠比想象樂觀,因為特朗普政府更看重戰術上的勝利,會設定某個嚴格的止損點。
德銀認為,在長時間討論後,美國或將決定讓貿易政策迴歸共和黨更傳統的立場,比如降低監管、廉價能源和相對較低的中間產品進口壁壘。
刺激性政策影響
貝萊德基金認為,2025年全球經濟處於一個非典型的週期,AI崛起、地緣政治分化、能源轉型以及人口老齡化等顛覆性趨勢,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及其長期軌跡,投資環境也隨之發生改變。
在此背景下,基金多資產及量化投資總監、貝萊德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經理王曉京對一財記者分析稱,從長期風險溢價模型角度,A股大中盤寬基長期投資價效比,高於近十年乃至近二十年中的大多數時間。同時,過去一年裡,資金成本大幅下降,股票市場的成長尚未充分反映資金成本中樞下移所帶來的現金流價值。
他更補充稱,此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加碼,也為市場提供了明確訊號,預計這一趨勢將在2025~2026年間持續,政策面有望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經過數年的轉型反彈期,中國經濟有望在新質生產力,特別是高科技製造領域,取得初步成果,且經濟增速回升至良性迴圈,這一狀態不僅能吸納更多的勞動力,還能促進更大規模的經濟內迴圈的形成。
“基於上述原因,並結合我們對長期溢價綜合模型的計算,我們對未來12~36個月的中期中國市場保持樂觀,看好中國股票和利率債。”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