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範德輝,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中醫師
口腔潰瘍心火旺:掐按手指尖
口腔潰瘍,舌尖紅或起泡,伴有焦慮、煩躁、多夢、失眠、小便短赤發黃者,多為心火旺。
此時可以用拇指指甲掐按中衝穴(中指尖正中間稍離開指甲處),或用針灸針淺刺一下,出血2~3滴即可,相當於蓮子心的作用,可以起到清心火的作用。
牙痛口乾胃火盛:淺刺指甲旁
過食辛辣、飲酒等會導致胃火熾盛,引起牙疼、口乾、口苦等症狀。
除了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清胃黃連片、牛黃清胃丸等清胃瀉火的藥物,還可以強刺激商陽穴(食指靠拇指側的指甲根畫一橫線,與甲溝交匯處),先將手指向指尖捋幾下,再淺刺此穴,出血2~3滴即可,能夠清熱消腫。
眼睛乾澀肝血虛:按揉足內踝
過度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容易用眼過度,出現眼乾、眼澀、眼疲勞等問題。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眼睛的視覺功能有賴於肝血的營養,可以每天堅持按揉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要有酸脹感,此處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具有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的作用。
嘔吐腹瀉胃不適:小腿外
若腹部受涼,或進食寒涼、不乾淨食物,或是沒有明顯原因突然發生急性胃痛,伴有嘔吐、腹瀉等症。
此類人群可以按揉或艾灸足三里穴(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此穴屬於胃經上的穴位,平時也可以經常艾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發揮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防病保健的功效。
有便難排腸子懶:按揉上下位
飲食燥熱、菸酒不節或熬夜,或忽略便意,不及時排便,容易便秘,往往有便意但難以排出、便幹排不盡、腹脹。
對於大便乾燥引起的便秘,可以按揉上巨虛穴 (足三里下3寸)、下巨虛穴(足三里下6寸),上巨虛可增加大腸蠕動,下巨虛可增加小腸蠕動,還能緩解小便黃。當然睡前也可順時針按揉腹部,促進胃腸蠕動。
健康時報圖
麥粒腫紅腫熱痛:輕輕刺耳尖
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急性化膿,出現了麥粒腫,眼瞼皮膚侷限性紅、腫、熱、痛。
此類人群可以揉搓耳朵至發紅,在耳尖部位輕輕點刺2~3次,手指輕輕擠壓針孔周圍的耳廓,放血5~10滴,用無菌棉籤擦拭,能發揮清熱瀉火的功效,一般1~2天麥粒腫即可痊癒。
感冒著涼鼻子堵:微晃鼻翼旁
感冒著涼、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或鼻腔分泌物過多等原因,可能導致鼻塞,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質量。
不妨輕輕按揉迎香穴(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左右來回微晃、揉按,力度以稍感到酸脹為宜。迎香穴被古人稱為“鼻通穴”,能疏風通竅。
頻繁打嗝停不了:用力按耳後
健康人打嗝多見於飲食過多、過快或突然冷熱刺激,過度緊張或興奮等,多可自行消退,有的則持續時間較長。
打嗝頻繁時,可自己用手指壓迫兩側耳後的翳風穴(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壓迫時要用一定的力量,有明顯痠痛感,可配合吞嚥口水並深呼吸。
經期疼痛出冷汗:揉腳背腳踝
痛經一般持續2~3日,疼痛常呈痙攣性,一般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
可以按揉三陰交穴和太沖穴(足背,第1、2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力度以感到脹痛為好,有助於緩解痛經。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4-01-23健康時報《中醫調理九種不適》
編輯: 李益萌 王真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