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AI助力精準診療,未來可期!
整理 |Key
肺癌仍然是最致命的之一。治癒該疾病的唯一機會是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早發現。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特別是在肺癌診斷方面備受矚目。肺癌早期診斷對長期生存至關重要,而AI的應用有助於醫生更精準地診斷肺癌,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近期,由中國抗癌協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腫瘤呼吸病學學術年會暨“科學驅動 共話前沿”腫瘤器官保護與腫瘤呼吸共病卓越論壇於2024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開。值此會議之際,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進行了專題採訪,分享肺癌領域AI應用的現狀與新進展。
Q1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AI技術的引入為肺癌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帶來全新的可能性。能否請您分享AI技術在協助臨床診療以及提升個體化治療效果方面,可提供哪些關鍵助力?
何建行教授: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AI技術的引入為肺癌的“防、篩、診、治、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第一,在肺癌的防控與篩查方面,AI技術主要應用於CT影象的分析,能夠高效地識別出肺部結節,即可能是肺癌早期徵兆的小塊異常組織。這一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肺癌篩查的準確性和效率,有助於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第二,在肺癌的診斷方面,AI能夠自動分析CT影象,識別出肺結節的大小、形狀、位置和生長速度等關鍵資訊,輔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此外,基於病理影象的AI模型可以用於肺癌組織學分型、分子分型和預後評估,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第三,在肺癌的治療方面,AI大模型的建立可以讓肺癌的治療方案最最佳化。透過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徵、基因組學資料等多維度資訊,AI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建議。同時AI與其他輔助治療方案結合,如放射基因組學,可以實現無創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患者的舒適度。軟組織穿刺機器人等AI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精準穿刺,減少患者痛苦,並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最後,AI技術還可以用於肺癌患者的康復與管理。透過持續監測患者的健康狀況,AI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康復建議,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此外,“AI+肺保護理念”的應用,可以讓肺癌患者實現無痛化管理,並對術後是否需要化療做出精準判斷。
Q2
在本次大會上,您分享了“AI融合技術創新與轉化驅動的肺癌診治康體系的建設”的話題,您認為在個體化診療中該如何有效推動這一體系的建設?又該如何助力AI技術在基層醫院中的推廣和應用?
何建行教授:
在個體化診療中,首先應加強技術研發與轉化,研發成熟、可靠、高效的AI產品,以滿足肺癌個體化診療的需求,確保AI產品能夠真正應用於臨床決策中。其次要建立標準化流程,使AI技術在肺癌診治康體系中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時要整合多模態、高質量的醫療資料,為AI技術提供豐富的訓練資源和驗證環境。最後要促進跨學科合作,加強醫學、計算機科學、資料科學等領域的跨學科合作,共同推動AI技術在肺癌個體化診療中的應用和發展。
AI技術為基層醫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和機遇,但在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應加強培訓與教育,針對基層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開展AI技術的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建立遠端教育和線上學習平臺,方便基層醫院醫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交流。其次應提供技術支援與指導,建立AI技術支援團隊,為基層醫院提供技術指導和諮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宣傳和推廣AI技術在肺癌個體化診療中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增強基層醫院對AI技術的信心和認可度。希望能積極爭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援,為基層醫院應用AI技術提供有力的保障。
Q3
AI技術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您對未來AI技術在肺癌診斷、治療和康復領域的重要發展和應用有哪些期待?
何建行教授:
AI技術已經能夠透過分析醫學影像來快速定位可疑病灶,為醫生提供精準的診斷建議。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AI在肺癌診斷中的準確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從而顯著減少漏診和誤診。透過分析大量的臨床資料,AI還可以預測患者的生存期、腫瘤倍增時間以及對不同治療方案的反應等,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治療策略。
但AI在肺癌臨床中仍面對諸多挑戰,如資料隱私與安全性問題。在應用AI技術時,必須確保患者的資料隱私和安全性。這需要建立嚴格的資料管理和保護機制,以防止資料洩露和濫用。醫療機構應加強對AI技術的宣傳和推廣,提高醫生和患者對AI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在應用AI技術時,必須充分考慮倫理和法律問題。
未來,AI演算法和模型將不斷最佳化,以提高其在肺癌診斷、治療和康復領域的準確性和效率。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動AI技術的發展。例如,AI技術可能在未來實現肺癌的早期無創診斷,透過分析患者的血液或呼吸道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來預測肺癌的發生和發展。
Q4
為了更有效地推進“健康中國2030”這一目標,在器官保護方面,您認為有哪些是值得我們重點努力和改進的方向?這些改進將如何助力我們實現更健康的中國?
何建行教授:
為了更有效地推進“健康中國2030”這一目標,在器官保護方面,確實存在多個值得我們重點努力和改進的方向。
肺癌器官保護的重點方向第一個是要做到精準肺切除,傳統的肺癌切除手術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差,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組織損傷。而AI技術可以透過對醫學影像的精確分析,實現精準的肺切除。
其次是淋巴結清掃方面,淋巴結清掃是肺癌手術中的重要環節,但哪些淋巴結需要切除、哪些不需要切除,往往依賴於醫生的經驗和判斷。AI技術可以透過對淋巴結的精確分析和評估,為醫生提供準確的切除建議,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和併發症。
最後在肺功能保護方面,肺癌手術往往會對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患者的術後恢復和生活質量。AI技術可以透過實時監測和反饋患者的呼吸狀態,實現患者自主呼吸,從而減少肺的伴隨損傷。同時,AI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肺功能保護方案。
AI創新不僅推動了醫療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轉型升級,為“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AI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性,減少手術併發症和術後恢復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公眾對醫療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同時AI技術的應用可以打破地域和資源的限制,使得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更廣泛地惠及基層和偏遠地區的患者。這些改進將顯著提高肺癌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性,推動醫療技術創新,提升公眾健康意識,並促進醫療資源的均衡分配,為實現更健康的中國提供有力的支援!
專家簡介
何建行 教授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胸外科、移植科、腫瘤科學術帶頭人
美國外科學院、英國皇家外科學院Fellow
在NEJM、Lancet等國內外知名雜誌發表論文430篇(IF>30分23篇;IF>10分52篇),總IF>2,800分,他引>38,000次(含15部國際指南),ESI高被引論文22篇,入選愛思唯爾終身影響力排行榜。
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4項國家級獎項,何梁何利獎、樹蘭醫學獎等多項殊榮。被授予全國模範教師和中國十大口碑醫生稱號,並獲中華醫學會、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華夏醫學科技獎、醫院協會一等獎等20餘項省部級獎項。
精彩資訊等你來
本文稽核:何建行教授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