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胰腺外科臨床常見的胃癌根治術、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各部位結腸癌、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擅長減重代謝手術;擅長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熟悉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對肛腸常見疾病,如各型痔瘡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圖片來源於網路)
王女士最近發現手臂上長了很多紅斑,輕壓時還很疼。剛開始去看皮膚科,經過外用、口服藥治療後,並沒有緩解。幾經輾轉,在一所知名大醫院看一位皮膚科老教授門診時,感覺不像單純的皮膚病,推薦他去胃腸外科看看。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原來是得了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雖然屬於一種消化道疾病,但常常會有各種腸外表現,皮膚病變就是其中之一,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視!
什麼是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未明且反覆發作的慢性腸道炎症,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前者以反覆發作的腹瀉、粘液膿血便及腹痛為主要症狀,後者以腹痛、腹瀉、體重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由於其遷延不愈,很多患者只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IBD不僅僅影響腸道
實際上,IBD不僅僅影響腸道,還有各種腸外表現,而其中皮膚病變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約6%-40%的IBD患者存在一種或多種腸外表現;約15%有皮膚表現,遠超人們的認知,且可導致嚴重後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細數那些“被低估”的皮膚黏膜表現。
1、結節性紅斑
結節性紅斑是IBD最常見的皮膚表現,通常表現為有壓痛、紅色或紫色的皮下凸起,幾乎總出現於疾病的急性期,病損常在治療基礎IBD後消退。
2、壞疽性膿皮病
病損往往多見於下肢,表現為破壞性、壞死性、非感染的皮膚潰瘍。壞疽性膿皮病通常與IBD疾病活動不相符,典型病例多出現在皮膚創傷之後。
3、動靜脈血栓相關皮膚表現
IBD患者發生靜脈和動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均增加,應警惕有無皮膚缺血性表現,例如手指、腳趾出現壞死、發黑改變等表現。
4、阿弗他口炎
阿弗他口炎又稱複發性口腔潰瘍,是IBD最常見的皮膚病變之一,常隨著IBD的急性加重而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要低估皮膚黏膜病變
對於以往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的患者,應注意可能出現的腸外表現,切忌將潰瘍性皮膚病當一般皮膚病處理,延誤病情。
出現上述皮膚病變或者原有病變加重,特別是結節性紅斑,很可能預示著疾病的活動,應警惕IBD病情復發。
儘管皮膚病變可以給患者帶來較重的負擔,但只要及時發現病變治療(藥物治療或切除病變腸段),預後還是不錯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看起來是皮膚紅斑,實際上卻是腸道疾病導致?!------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320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