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張大爺,近來感覺力不從心,爬樓費勁還經常踩空,甚至在家還會滑倒。退休前,張大爺是個喜歡運動的人,熱愛爬山騎腳踏車,但現在,這些都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夢。
家人們擔心他,帶他去了醫院,一番檢查下來,醫生診斷張大爺患上了“肌肉衰減綜合徵”,也就是俗稱的“肌少症”。
張大爺知道後十分震驚,完全不敢相信愛運動的自己會得這個病。醫生解釋說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會逐漸流失,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35歲後,肌肉以每年1%-2%的速度消失
肌肉是人體中至關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總數超過600塊,從僅有幾克的小塊肌肉到重達2千克的大塊肌肉,形態各異。一般來說,肌肉在人體總體重中佔據35%~45%的比例。
當我們到達35歲左右,肌肉就會開始流失,每年的下降速度大約為1%至2%。到了50歲後,這一下降速度進入加速階段,而在75歲之後,肌肉流失速度將達到最高峰。
此外,肌肉具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只有在刺激下才會發生生長。長時間不進行運動,過度久坐或久臥會導致肌肉流失、萎縮以及功能退化。
研究表明,如果連續兩週不使用下肢肌肉,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的力量可能下降14%,而股四頭肌的衰退幅度甚至能達到20%。
二、身體肌肉缺少,可能會面臨什麼問題?
在我們的印象中,肌肉是力量的象徵,只在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實不然,研究表明:肌肉的多少與免疫力密切相關。
當肌肉組織減少10%時,免疫功能顯著下降,增加感染的風險;
減少20%時,可能出現顯著的乏力感,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易於失衡摔倒,且傷口癒合緩慢;
減少30%時,人體將變得虛弱,甚至可能無法獨立坐立,同時傷口的癒合能力明顯減弱。
而隨著肌肉的不斷流失,到後期,很可能會患上“肌少症”。
根據中國人群肌少症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社群老年人中肌少症的患病率在8.9%到38.8%之間。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肌少症的患病率呈顯著增加趨勢,在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肌少症的患病率甚至可高達67.1%。
肌少症可對老年人造成嚴重危害,與衰弱、跌倒、失能、生活質量下降以及死亡等問題密切相關。此外,肌少症還可能導致術後併發症頻發、住院時間延長等一系列問題,給家庭帶來了高額的醫療費用和經濟負擔。
若觀察到家裡老人力氣逐漸減弱、容易跌倒、感到疲勞、步履遲緩或者體重在短時間內突然減輕時,應當警惕肌少症的可能發生。
此外分享個在家就能初步判斷肌少症的辦法,就是用食指和拇指環繞小腿最粗的部分,如果剛好握住,代表可能存在風險,要是能輕鬆握住,很可能已經患上肌少症,最好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三、不想老了乾癟,這3件事行動要趁早
肌肉萎縮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鍛鍊是最根本的手段。不想老了乾癟,以下3類事最好常做:
1.囤好肌肉
在中青年時期,透過加強營養和運動,有意識地儲備肌肉組織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儲存下來的肌肉不僅能夠延續年輕時期的體態美,更是未來的“健康儲蓄”。建議儘早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菸、飲酒、久坐不動,並積極防治與肌少症相關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腫瘤等。
2.平衡膳食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營養,特別注重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攝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蝦等,同時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可以提高肌肉強度,有效降低跌倒風險。
3.科學運動
老年人的運動方案應因人而異,可以採用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的方式。被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專家共識推薦的阻抗運動,包括坐位抬腿、靜力靠牆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都可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
肌肉萎縮是老年人面臨的常見挑戰,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我們能夠有效延緩肌肉減少的過程,迎接更健康、活力充沛的晚年生活。
- 參考資料:
- [1]《50歲後存錢不如存肌肉!不想老了乾癟,3件事最好常做》.成都商報四川名醫.2023-05-07
- [2]《存“肌”要趁早,做好這六點遠離肌少症!》.陝西省人民醫院.2023-10-31
- [3]《【警惕】“靜悄悄地流失”—老年肌少症知多少》.雲南衛生12320.2023-11-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