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11月12日,釋出公告稱,控股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黑龍江省國資委將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當日,九芝堂漲停收盤,股價上漲5.01%,收盤價為7.97元。
公開資料顯示,九芝堂於1999年成立,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2006年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業內曾有“北有,南有九芝堂”的說法,九芝堂曾連續多年經濟效益在湖南省醫藥行業排名第一。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國資在中藥上市公司中的比重正在持續上升。國藥集團在2020年入主太極集團,並先後控制了同濟堂、天江藥業、華頤藥業等企業。2024年8月,華潤三九斥資62億元拿下控制權。
而地方國資同樣青睞中藥企業,如2021年,山西國資入主廣譽遠;2023年,青島國資入主天目藥業。此外,太龍藥業、、康恩貝、佛慈制藥等中藥企業也被地方國資收入囊中。
在“做大做強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大力鼓勵中醫藥事業發展”等政策的推動下,國資非常青睞優質的中醫藥資產。11月12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帶量採購等影響,不少中藥企業淨利潤開始下滑,但又由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等利好政策,中藥產業的預期利潤將有大幅上漲空間,在中醫藥行業格局重構之際,“國資進場”也就成了一個優質的選擇。
收購是國資和中藥企業各取所需的結果。鄧勇介紹,“國資方面,透過控股中藥企業,可以享受政策紅利,整合行業資源,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而中藥民企引入國資也可以獲得資金、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支援,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鄧勇看來,隨著國有資本對中藥企業的收購行為日益增多,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格局。“國資央企的規模優勢可以幫助中藥企業在藥物研發、生產技術、質量控制等方面取得進步,提升我國中藥產品的競爭力。例如,在生產方面可以實現數字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行業整體創新水平。但同時也存在市場壟斷風險,國有資本收購中藥企業可能導致行業內少數大型企業控制市場份額,造成市場壟斷,限制中小企業的發展和競爭空間。”
鄧勇建議,在發揮龍頭企業主體支撐作用的同時,應當重視中小企業的成長,一方面提升行業整體的門檻,最佳化供給;另一方面也需要龍頭企業增強社會意識,在必要時為中小企業發展讓步,乃至進行必要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