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多次調整治療方案後自行停藥的T2DM患者,臨床醫生如何制定簡便可行的方案,助力患者血糖高效達標?
案例資料
患者,男,59歲。
主訴:血糖升高20餘年,控制不佳半年。
現病史:患者20年前發現血糖升高,具體不詳,外院就診,診斷“糖尿病”,予重組人胰島素50R每日2次(BID)皮下注射降糖,具體劑量不詳,血糖控制一般。9年前,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第一次於我科住院治療,診斷“2型糖尿病(T2DM)伴大血管病變”。出院後予地特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四針皮下注射聯合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口服降糖,後患者多次於我科住院調整降糖方案。半年前患者自行停用門冬胰島素30,現降糖方案為口服二甲雙胍0.5g BID,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FPG)18mmol/L,餐後血糖(PPG)20mmol/L。患者形體消瘦,視物模糊,雙下肢大趾麻木感明顯,伴有乏力,近期口乾多飲不明顯,尿中泡沫不多,夜尿2-3次,無,胸悶,無頭昏頭痛。為求進一步診治,門診擬“糖尿病伴大血管病變”收住我科。自起病以來,患者精神可,納寐可,小便同上訴,大便無殊。近期體重下降1-1.5kg。
既往史:6年前我院診斷“”,行冠脈支架植入術,後自行停服阿司匹林及他汀類藥物。脂肪肝,甲狀腺結節4a類病史。
體格檢查:體溫36.9℃,血壓128/75mmHg,體重指數(BMI)21.63 kg/m2。
神志清,皮膚鞏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及乾溼囉音。心率85次/分,心律齊,心臟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徵陰性,全腹未及包塊,雙腎區無叩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4次/分。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浮腫。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可。雙巴氏徵陰性。舌淡紅苔薄膩,脈細數。
實驗室檢查:
表1 實驗室檢查
影像學檢查:
表2 影像學檢查
入院前血糖監測:FPG9.5mmol/L;早餐後2h血糖11.4mmol/L;午餐後2h血糖12.7mmol/L;晚餐後血糖10.1mmol/L;睡前血糖8.6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13.6%。
診斷:
1.T2DM伴多個併發症
糖尿病伴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伴視網膜病變(1期)
糖尿病伴
2.冠心病,支架置入術後
3.腔隙性腦梗死
4.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左側股淺動脈狹窄
5.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
6.甲狀腺結節(中下區結節C-TIRADS 4a類)
7.脂肪肝
病例特點:
1.中年患者,病程長,形體消瘦;
2.胰島功能偏差;
3.伴有多種併發症,大血管併發症問題突出;
4.既往治療方案複雜,依從性差。
治療方案:住院期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血糖控制穩定後停泵,改皮下注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BID聯合二甲雙胍恩格列淨治療,根據血糖情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出院方案:皮下注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早14U晚12U,聯合二甲雙胍恩格列淨500mg:5g BID。患者出院2個月後血糖監測結果見表3。
表3 患者出院2個月後血糖監測結果(單位:mmol/L)
醫生分享
陳麗莉教授:本例患者為中年男性,病程長,胰島功能不佳,既往使用過基礎+餐時四針胰島素皮下注射聯合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口服降糖,後進行了多次調整,現使用口服二甲雙胍治療,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前FPG 9.5 mmol/L、HbA1c13.6%,就診時已有周圍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同時還伴有冠心病、高血脂等。消除高糖毒性是入院的主要治療任務,遂給予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血糖基本得到控制,高糖毒性得到緩解。
下一步的治療目標應持續有效控糖,同時考慮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為了長久維持血糖達標,在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後續治療仍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同時,本例患者曾自行調整過用藥方案,治療依從性較差,注射方案最好簡便易行。
《2型糖尿病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專家共識(2021年版)》[1]建議,病程長、基線血糖水平高(HbA1c≥9.0%)、胰島功能差(如空腹C肽<0.4 nmol/L,刺激後<0.6nmol/L)的患者,則可能需要序貫以每日2次以上的胰島素治療方案。綜合評估後,臨床考慮選擇德谷門冬雙胰島素BID聯合口服二甲雙胍恩格列淨方案。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由各自作用、互不干擾的長效成分德谷胰島素與速效成分門冬胰島素組成,具有獨特的“雙相單峰”藥代藥效動力學特點。
●雙相: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兼顧空腹和餐後血糖控制,即為“雙相”。長效成分德谷胰島素皮下注射後形成穩定的可溶性多六聚體儲庫,緩慢釋放德谷胰島素單體進入血液迴圈,發揮平穩長效的降糖作用,半衰期25h,作用時間長達42h[2]。速效成分門冬胰島素皮下注射後快速起效,穩定降低PPG。
●單峰:與預混胰島素比較,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製劑減少肩效應(即預混胰島素的中效成分與餐時成分產生的效應疊加),更好地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低血糖風險更低。
BOOST CHINA研究[3]顯示,與門冬胰島素30 BID方案相比,德谷門冬雙胰島素BID方案FPG控制更優,且HbA1c安全達標率更高;使用前無需混勻,有助於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此外,與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方案相比,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在達到相當療效的前提下低血糖風險更低、注射次數和劑量更少,且僅需一種注射裝置,減少了錯誤用藥的機率,便於患者長期依從治療。
綜上,本例患者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後轉換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BID方案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後血糖達標,出院2個月後FPG 6.7mmol/L,HbA1c6.9%且未發生低血糖事件,方案簡便,治療依從性高,醫患雙方均滿意。
點評專家採訪
Q1:在本案例中,您認為陳醫生將治療方案改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的優勢何在?
王曉麗教授:首先,該方案有利於平穩控糖,安全有效。該案例中,患者病程長,胰島功能較差,血糖波動較大,尤其餐後血糖高,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製劑含70%德谷胰島素和30%門冬胰島素,兩種組分在製劑中獨立存在[4],兼顧空腹和餐後血糖控制,能夠實現平穩降糖,低血糖風險低。
其次,有利於提高患者依從性及治療滿意度。本案例中,患者曾自行調整用藥方案,可見其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後,轉換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治療,每日注射兩次即可兼顧空腹和餐後血糖控制,與多次胰島素注射療效相當,簡化了患者用藥方案,有利於提高患者依從性,患者滿意度高。
Q2: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製劑可隨主餐每日一次(QD)或BID給藥。請您結合臨床經驗分享一下,該案例中,為患者選擇德谷門冬雙胰島素BID治療方案是出於何種考量?臨床中選擇BID方案時,有哪些指標需要考慮在內?
王曉麗教授:案例中,患者入院後使用胰島素泵進行強化治療。根據《2型糖尿病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專家共識(2021年版)》,強化治療期間使用胰島素泵方案的患者,後續轉換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時,應採用BID方案治療[1]。
床中,除了本案例患者的情況,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製劑BID方案的適用人群還包括以下幾類[4]:
(1)對於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同時伴明顯高血糖症狀(包括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的新診斷T2DM患者可考慮實施短期(2周至3個月)胰島素強化治療;
(2)採用QD或BID的預混胰島素治療,血糖未達標且上調劑量後頻繁出現低血糖;
(3)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製劑QD治療日劑量達到0.5U/kg或30~40U,餐後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患者每天有兩次主餐時,可考慮拆分為每日2次注射;
(4)基礎胰島素聯合2~3針餐時胰島素每日3次預混胰島素治療且血糖控制平穩時,在瞭解患者β細胞功能和治療意願的前提下可轉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製劑BID治療,可以減少注射次數。
Q3:請問您還有哪些針對該案例的具體建議,如藥物調整、生活方式干預或併發症管理?
王曉麗教授:本例患者中年男性,病程長、胰島β細胞功能欠佳,合併多種併發症,以大血管併發症更為突出,且進行過冠脈支架植入術,對於此類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叮囑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規律飲食、運動,避免低血糖和血糖波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該患者BMI 21.63kg/m2,體型偏瘦,且聯合使用了二甲雙胍恩格列淨,鑑於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有一定的減重作用,故在後續治療及隨訪過程中要關注體重變化,謹防患者體重過度下降。
專家簡介
陳麗莉 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內分泌科醫師 醫學博士
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高尿酸血癥、痛風等內分泌疾病的診治和治療。
專家簡介
王曉麗 教授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浙江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委員
浙江省數理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常委
浙江省營養學會肥胖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浙江省衛健委課題等,國內外發表論文多篇
參考文獻
[1]《2型糖尿病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2022,42(01):67-77.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華糖尿病雜誌,2021,13(04):315-409.
[3]Yang W,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21(7):1652-1660.
[4]朱大龍,等. 中華糖尿病雜誌,2021,13(07):695-701.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