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醫總說,養好脾胃是疾病康復的秘訣?
脾胃作為“健康”的根,脾胃虛弱,不僅導致脾胃自己生病,而且會連累到其它臟腑。同理,脾胃強健,也會惠澤其他器官。故而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
健脾除溼之豆
在眾多養脾胃的藥食同源之物中,古籍記載了一種豆,它被美譽為“脾之谷”,此物便是白扁豆。
白扁豆也叫峨眉豆、茶豆,是扁豆的白色成熟種子,此物藥食兩用,是居家和臨床醫家均常用的健脾祛溼品,也被譽為“除溼之王”。
被忽視的豆中之王
其在中醫古籍中有詳細的記載。最早關於白扁豆的文字記載可見於南朝陶弘景所著的《名醫別錄》。在這部古籍中,白扁豆被描述為味甘、微溫,具有主和中、下氣的功效。
到了唐代,《藥性論》開始明確使用“白扁豆”這一名稱,並記載其能解一切草木毒,無論是生嚼還是煎湯服用都有效。
古籍中的“脾之谷”
正如《藥品化義》所云:“扁豆...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本草綱目》裡說:“白扁豆,得乎中和,脾之谷也“。這就彰顯了白扁豆對脾胃消化功能的保健作用。
也正是因其具有可健脾化溼、補中益氣之效,因而對於脾虛生溼,食少洩瀉者,尤其是消化道,如腸癌、肝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患者出現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常用白扁豆,都有良效。
癌患常食,有妙用
對於腸癌腹瀉的患者,可以將白扁豆炒熟,炒的微微發黃裂口,它就具備了健脾止洩的功能。
可用於煲湯、煮粥、煮茶。如對於腸癌常見腹瀉、乏力、體虛者,將其與瘦肉共燉湯食用,作為午餐和晚餐的湯菜食用。
學做藥膳
1
煮粥一方
食用於煮粥時,先將白扁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左右,再與梗米和山藥共煮成粥,粥以黏稠軟糯為宜,健脾止瀉效果更佳。
2
煮粥二方
或取炒白扁豆、蓮子、薏苡仁各20克,加水共煮成羹,食用時,根據個人口味,可以稍加紅棗食用。
此方對於體弱、腹瀉、脾虛、腸胃不適等患者,可作為日常粥品食用,保健作用甚好。
(圖片僅為展示,以文字為準)
但需要注意的是,過多食用白扁豆,恐會導致脹氣,因此不宜多食,每週3次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