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艾冰 譚琪欣)“甲辰龍年第一例人工心植入術成功了!” 2024年2月10日農曆大年初一上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室內,董念國教授團隊經過32分鐘的緊急搶救,將一顆國產最小“人工心臟”成功植入了患者張先生(化姓)體內。“當人工心臟植入變成終末期心衰外科治療的常規可及手段時,意味著我們在本領域達到國際同步水平。”董念國教授介紹。
為應對春節不能回家的住院患者醫療需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已連續多年成立應急專班,心臟大血管外科、骨科、血液科、眼科等多個臨床科室春節“不打烊”,加速拯救生命,持續為患者提供方便、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2月10日上午,董念國教授團隊正在給心衰患者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32分鐘!龍年第一例人工心植入術順利完成
51歲的張先生(化姓)沒想到,自己的心臟在春節前突然“告急”。據他回憶,“十多年前自己曾檢查發現心臟有擴大,直到最近常胸悶,稍一活動就氣促。”1月30日,張先生一度發生室顫,病情危急,甚至出現了意識喪失、心臟驟停、小便失禁。
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後,董念國教授、周誠教授緊急搶救,透過胸外按壓、電除顫,終於將心跳“拉”了回來,血壓也逐漸恢復。1月31日,心外科團隊植入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先解燃眉之急,減輕心臟負擔、增加心臟的灌注、緩解患者的心衰症狀,延長等待移植心臟的時間。
但張先生的情況不容樂觀。董念國教授提到,“患者供心等待的時間會很長,腎臟功能也不好,對抗排藥的耐受性差,專家團隊綜合評估後決定,爭分奪秒,儘早幫他安裝人工心臟輔助裝置,以挺過危險期。”
手術定在了大年初一,這一天,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室內充斥著與歡樂的節日迥然不同的緊張氣氛,手術檯上,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體外迴圈等專家“聯手”,32分鐘後,將這顆救命的順利裝進張先生體內。
2月15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瞭解到,目前患者在恢復中,整體情況較平穩。
“1500餘名患者在院,我們還不能休息”
同一時間,醫院重症醫學科內,醫院應急專班一員的張定宇教授仍然堅守一線,和重症醫學科主任尚遊討論重症患者治療方案。“每年春節,工作比平時更加忙碌。科室裡一位近80歲老人由於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出現功能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現在老人病情得到控制。目前還要進行抗感染、機械通氣、鎮痛鎮靜及營養支援等綜合治療。”重症醫學科主任尚遊教授說,對於醫院應急專班的醫護而言,今年春節期間,武漢協和醫院仍有1500餘名患者因住院治療,我們還不能休息。
張定宇教授和重症醫學科主任尚遊正在討論病情。受訪者供圖
在胸外科病區,有近30多名患者留院治療,68歲的患者王先生(化名)是其中之一,這是他頭一回在醫院裡過年。春節前夕,王先生因右上肺多發磨玻璃結節入院,考慮為肺惡性腫瘤。“這是我頭一回在醫院裡過節,醫生護士照顧得都很好,心裡很感激、很踏實。”
神經外科病區內,醫護團隊和留院患者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7床,16床,23床……”走進燈火通明的神經外科病區,一張張大紅的福字,一幅幅生動的剪紙……讓醫院的病房也充滿了年味。神經外科姜曉兵主任介紹,在科室裡還有70餘位患者留院治療。醫護人員與患者們一起寫“福”字、剪窗花、觀看賀歲影片,“哪裡患者需要,我們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