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確定為防治月。乳腺癌是目前在中國女性群體中高發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而規範化篩查和治療,是實現乳腺癌早診、早治的重要途徑。當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抗乳腺癌經歷後,就會有一種特殊的認識和領悟。
一次不同尋常的體檢
“大意輕敵”
去年8月,35歲的張女士經歷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體檢。因感覺右側乳房有硬塊,決定去醫院檢查。彩超結果顯示為“囊腫”,可以手術切除。接診的醫生認為也有的可能,建議她進一步檢查。但因工作太忙,張女士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按照醫生的建議做進一步檢查。隨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囊腫”迅速擴大,後確診為惡性腫瘤。
乳腺癌發生與發展真的無跡可尋嗎?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孫強介紹,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其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
因此,出現乳房腫塊(乳房部位單側腫塊,邊緣不規則,用手推動時沒有移動感,伴輕度刺痛感、隱痛感)、乳房溢液(在非妊娠以及哺乳期的情況下,出現異常的乳頭溢液,溢位的液體為漿液性或者血性)、皮膚異常(乳房部位的皮膚出現異常,比如區域性呈酒窩狀,或者呈橘皮樣改變)、乳頭改變(乳頭呈扁平狀或者發生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等不可掉以輕心。
一場考驗身心的治療
“艱難抉擇”
在確診乳腺癌後,醫生建議張女士直接做根治手術切除乳房。張女士出現了情緒上的巨大波動,堅決不同意手術,不願意自己身體有缺失。於是,第一次手術,她只做了腫物切除。
那麼,一旦確診乳腺癌就只能選擇切除乳房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齊立強介紹,是否可以保乳,要考慮幾個條件:首先,是單發的病灶,不是多發病灶。其次,腫瘤儘可能不在乳頭乳暈的中央區,大小最好在3釐米以下。再者,要考慮腫瘤和乳房的比例關係,腫瘤佔乳房比例越小,成功保乳的機率越高。
另外,要看患者是否適合保乳術後的放療,因為保乳後的放療對於減少區域性復發特別重要。手術後放療可以大大降低區域性復發的風險,但對於不適合做區域性放療的患者,醫生不推薦保乳手術。當然,患者的意願最重要。對保乳手術的認識和對自己形體外觀的要求,會影響到患者的決定。
如果病情條件不適宜保乳,建議考慮乳房重建手術(也叫再造手術)來改變乳房的外觀。該手術分為一期重建和二期重建。一期重建也叫即刻重建,指在進行乳房全切手術後立即進行重建。二期重建是在病情相對穩定,術後1~2年進行的重建。重建的方法主要有自體背闊肌重建和假體重建,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假體重建。適合哪種重建方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一種浴火重新的感覺
“相知恨晚”
隨後的治療過程中,張女士為自己的無知感到了後悔,因為拒絕接受醫生的治療建議,讓她在一週做了兩次手術。所幸手術很順利,隨後的化療過程她的狀態也很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一種浴火重生的感覺。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乳腺癌已成為療效最佳的實體腫瘤之一。我國醫學界運用乳腺癌綜合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等),已經使乳腺癌5年治癒率達到和西方國家接近的水平。
齊立強介紹,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治療效果與病理分期、是否規範治療等因素密切相關。所以,患者要重視以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組成的全程治療及管理模式。另外,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一段經歷苦難後的領悟
“未病先防”
隨著後來接觸的健康知識越來越多,張女士對乳腺癌防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她常告誡周圍的人,重視早篩也很重要。
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介紹,在大樣本的乳腺癌流行病學調查、疾病篩查和統計分析基礎上,中國抗癌協會和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聯合釋出《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指南》,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水平,基於從篩查起始年齡、篩查方法、篩查成本三方面因素,對45~69歲一般風險女性,推薦每2年進行一次規律性乳腺X線篩查。
指南還提出,對於來自乳腺癌高危家族且明確攜帶乳腺癌相關突變基因的女性,建議自35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乳腺核磁共振檢查。對於無早髮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的其他乳腺癌高風險女性,建議40~44歲每年進行1次乳腺超聲篩查。當乳腺超聲篩查陰性時,建議補充乳腺磁共振檢查。45歲後推薦每年1次乳腺X線聯合乳腺超聲篩查,當乳腺X線及乳腺超聲篩查均陰性時,建議補充乳腺磁共振檢查。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