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醫學界跨國對話,開拓發展“全息”視角。
11月是國際肺癌關注月,其中11月17日被定為國際肺癌日,這一特殊日期的設立旨在提高公眾對肺癌的認識,促進肺癌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順利開展。為尋求中美肺癌研究發展的進一步互認,探索中美醫學界的合作機會,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主任、 2021-2022年度美國臨床學會(ASCO)主席Everett E. Vokes教授到訪中國。
值此機會,醫學界對話Everett E. Vokes教授,分享目前國際肺癌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傳播頂尖學者對前沿治療方法的見解,以幫助公眾更好地認識這一重要健康議題。
肺癌領域兩大里程碑式進展:
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革新,肺癌治療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這兩種治療手段的研發與探索,可謂肺癌治療變革中里程碑式的進展。20世紀10年代,香港中文大學Tony Mok教授團隊發現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治療具有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有突出療效,這一新型治療手段使得肺癌患者的生存情況出現巨大改善,中位生存期首次達到了1年。此後,除KRAS、ALK、ROS1等其他突變位點相繼被發現,基因檢測成為重要且常規的診斷手段,相應的靶向治療被迅速開發並投入使用。
對此,Vokes教授表示:“近期,我們的研究團隊對洛拉替尼(一種ALK-TKI)的最新研究資料進行了報道,使用這種藥物的肺癌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約為5年。且根據持續隨訪結果,這些患者依然存活。這項研究的結果可能對中國肺癌患者意義非凡,因為ALK融合基因突變更常見於非吸菸者,而中國無吸菸史的肺癌患者所佔比例相較國際水平更高。”
對於驅動基因突變陽性的患者,靶向治療交上了一份成績斐然的答卷,然而其在驅動基因突變陰性的患者人群中則表現平平。由此,肺癌領域的第二個里程碑式的進展,即免疫療法應運而生。
Vokes教授總結道:“在當下,肺癌已經不被視為一種單一的疾病。是否存在基因突變、基因突變位點與型別、癌症分期成為肺癌診斷過程的重要環節。這些檢測手段決定了進一步的治療方案的選擇,包括靶向藥物和免疫療法以及多種療法的聯合方案。”
促進肺癌治療的三大要素:
行為教育、早期篩查與環境改善
Vokes教授認為,在全球公眾範圍內,從整體人群的角度出發,有效預防和早期診斷腫瘤的最佳方法在於以下兩點:
首先,對於公眾意識的喚醒,最重要的是呼籲抵制吸菸。戒菸是肺癌預防手段中為數不多被證明效果確切的方式。有研究表明,戒菸對於心臟健康是即時受益,但對於肺健康的好處體現為一種延時受益,長期觀察研究證實肺癌發生風險在戒菸之後明顯下降。因此,戒菸是首要任務。其次,勸阻室內抽菸行為,避免其周邊人群受到二手菸的危害,也是抵制吸菸的重要方面。此外,公眾宣教的重中之重在於年輕人群。醫務工作者和媒體需要讓更多的年輕人明白和接受這樣一個觀念:吸菸並不是一件“很酷的潮流”,而是“有害的威脅”。並踐行吸菸抵制行動需要持續進行,在一代代年輕人中塑造、加深、夯實戒菸觀念,使之成為肺癌預防的有效武器。
其次,對於有吸菸史的人群,儘早進行肺癌篩查應該是定向宣傳的重點。肺部CT可以在症狀(比如咳嗽、咳血)出現之前協助肺癌的早期發現診斷。當然,受限於較為昂貴的價格,目前CT的覆蓋率和可及性有限,所以在肺癌領域,最好的、最有效的健康促進方式依然是戒菸宣傳。
另外一個因素則是超出個人控制範圍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一項由英國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Charles Swanton教授發起的研究顯示,不吸菸人群中肺癌的發生率和汙染存在相關性,長時間地暴露在有汙染的環境裡面可能會導致非吸菸者罹患肺癌。此外,Charles Swanton教授還報道了這種相關性背後可能的機制,簡單而言,就是汙染引起炎症可能會誘發肺癌的發生。儘管目前為止該因果關係理論還存在一些爭議,但全球醫學界人士大多對“改善環境為肺部健康促進手段之一”這一理念表示支援。
當代科學研究發展的不竭動力:
多維度對話合作
目前全球性的肺癌研究組織,包括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SLC)、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等,為全世界範圍內的研究者提供了對話溝通的平臺,這意味著更多的交流與合作,以推動全球範圍內的肺癌研究實踐。Vokes教授提到,ASCO主席的身份對他而言意義非凡:“這為我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在主席演講中向大家介紹國際領域肺癌治療最新進展、促進國際交流對話的機會。”
以近年來中國肺癌領域研究飛速進展為例,Vokes教授認為:“中國肺癌患者中驅動基因突變陽性的患者比例較西方國家更高,這是中國肺癌研究者在新藥研發領域與耐藥機制研究領域的重要機遇。事實上,中國科學家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同時中國也在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從而更好地推動肺癌治療相關研究開展。”
最後,作為癌症研究的精英學者,也作為卓越的團隊領導者,Vokes教授寄語年輕學者,並將交流合作視為年輕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機遇:“我認為在青年研究人員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啟用點之一在於導師的引導。在導師的幫助下,年輕人有機會與更加資深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建立聯絡。”
總的說來,資訊交換是科學發展的動力。包括年輕學者在內,研究者需要在多形式、跨學科、越國界的各個維度不斷地參與到全球對於治療肺癌的對話和討論當中,比如以線上或線下的國際會議、跨實驗室的合作等形式開展交流,開展包括外科、放射學、腫瘤學等專業領域之間的跨學科協。積極推動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實驗室的合作,讓互動和交流成為貫穿科學研究始終的旋律。
專家簡介
Everett E. Vokes 教授
醫學博士,放射和細胞腫瘤學教授,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醫學系主任、生物科學系主任。
國際知名的頭頸部和肺癌治療專家,在頭頸癌和肺癌的臨床和轉化研究、化療和放療的相互作用等領域聲譽斐然。他的研究表明,結合放療和化療的強化治療可以使區域性晚期頭頸癌得到控制,並且提高生存率。他在肺癌方面的研究方向是尋找新的活性治療劑,以及化療和放療的相互作用。Cancer Scope 評價其為:將放療和化療結合作為頭頸癌一線治療的先鋒人物。
Vokes 博士領導了許多血液學/腫瘤學領域的專業團隊,其傑出工作使其成為眾多獎項和頭銜的獲得者,包括2008 年 ASCO新設立的轉化研究教授頭銜的兩位獲得者之一、Francis L. Lederer 基金會資助的上呼吸道惡性腫瘤研究的獲得者之一、美國臨床調查學會和美國教授協會(AAP)當選成員、2013 年癌症行業出版商評選的“癌症護理偉人”、2021 年-2022 年度ASCO主席。共發表 450 多篇論文和80多篇著作,曾在多個諮詢委員會、審查小組和多家期刊的編輯委員會任職,包括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Clinical Lung Cancer和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等。
本文來源: 醫學界腫瘤頻道
責任編輯:文 慧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