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中醫學的一大發現與發明,是與西醫神經血管淋巴三大管道系統相關聯又自成體系的人體網路系統,內連臟腑、外連四肢百骸、執行氣血與生命元氣。穴位是五臟經氣的出入門戶,針灸穴位或按摩穴位,可以調節五臟功能。
3.健脾穴
⑼脾俞:
位置:背部第11胸椎骨兩側約2寸(兩指幅寬)處。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3~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可疏通脾臟之氣,增強消化功能,補益氣血虛弱;經常按摩可預防感冒、止血、防止腹瀉、增加調節免疫力。是預防疾病的要穴,尤其適用於大病後的復元調養。
⑽中脘:
位置:肚臍上方約4寸處。按摩方法:向下深按約1.2~1.7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可強化腸胃消化機能,治療慢性胃炎與消化不良,對冠心病心氣不舒引起的胸腹氣悶也有療效。
⑾京門:
位置:向上舉起手臂,在身體側邊肋骨的最下緣處。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可增強脾腎元氣,促進腰部、腹部與背部間氣的流暢,對腹腔臟器慢性疾病引起的腹部脹滿不適,具有良好療效。
⑿商丘:
位置:足踝內側前緣直線與足踝內側下緣橫線交會處。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2~0.3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可健脾利溼、通調中氣。適用於有腹脹、便秘、腸鳴、洩瀉、黃疸或消化不良等情況;緩解足踝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