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 尹薇)“我感覺自己終於回到了以前的樣子,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在經過了5次治療後,患抑鬱症的陳女士漸漸找回了生活的動力。
11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病中心張陳誠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是一種新型的神經調控技術——時間干涉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TI)。這種治療方法不用吃藥,也不用手術,而是透過精準地刺激“杏仁核”,調整其過度活躍的狀態,從而改善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減輕抑鬱症狀。
受試者接受時間干涉刺激治療。《柳葉刀》公眾號圖
張陳誠解釋道,“人類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反應的是杏仁核。抑鬱症患者的杏仁核可能過度活躍,尤其是在處理負面情緒資訊時,這種過度活躍會導致患者對負面資訊更加敏感,難以從消極情緒中恢復過來,進而造成持續抑鬱症狀。”
醫生可以透過調控杏仁核來治療抑鬱。張陳誠介紹,治療時,醫生會根據影像報告定位,找到需要刺激的杏仁核位置,然後在頭皮上標記出四個電極的位置,透過電極傳遞略有不同的高頻電流,在杏仁核處形成低頻調製波,以此為“靶點”,精確影響神經元活動。
“治療開始時,可能會感覺到輕微的一過性刺痛感或麻木感,其他沒有什麼明顯不適。”陳女士表示。
當前抑鬱症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心理治療和藥物療法。然而,高水平心理諮詢師難以尋找,藥物治療起效較慢,而且可能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顯。因此,需要新的治療手段改善安全性和耐受性,促進患者持續接受治療。瑞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方貽儒觀察,TI療法作為無創、深腦、精準、多靶點的新興技術,對患者而言,接受度高,是一種安全受歡迎的干預手段。
“TI針對抑鬱症的臨床試驗計劃招募92名患者,目前已進展大半,顯示出快速顯著的抗抑鬱效果。”張陳誠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該專案也受到了上海市重大科技專項腦機介面專案支援,希望能夠為更多抑鬱症患者帶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