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我們將迎來第23個世界慢阻肺病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病),作為一種全球性的公共衛生挑戰,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疾病死亡原因,每年約有300萬人因此喪生。為了提升公眾對慢阻肺病的認識,促進全球範圍內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慢阻肺全球創議(GOLD)設立了“世界慢阻肺病日”。2024年是第23個世界慢阻肺病日,其主題為“認識你的肺功能(Know Your Lung Function)”,旨在強調慢阻肺病管理中肺功能檢查的重要性[1]。
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肺功能檢查,提高公眾對慢阻肺病的認識,是今年世界慢阻肺病日的核心任務。而肺功能檢查作為最常用的一項篩查和診斷技術,在我國的開展並不平衡,特別是在基層普及率不高,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2],如何提高醫務人員對呼吸慢性病的篩查和診斷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肺功能指南,向醫師普及肺功能的基本操作和質控,強化基層醫師對基本的肺功能檢查的意義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發育到衰老:肺功能檢查揭示慢阻肺病的全生命週期影響
肺功能是呼吸系統通氣和換氣等功能的總稱,可運用特定的手段和儀器對受試者的呼吸功能進行檢測和評價。而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診斷、鑑別診斷、嚴重程度評估、療效評估以及疾病隨訪的重要工具。臨床常用技術包括肺通氣功能檢查(肺量計檢查)、肺彌散功能檢查、支氣管激發試驗、支氣管舒張試驗、氣道阻力檢查、運動心肺功能檢查等,其中以肺通氣功能檢查最為常用[2]。
在GOLD 2023前的報告透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軌跡圖揭示了慢阻肺病的兩大生物學機制:異常肺發育和隨年齡增長肺功能下降速率加快。直至GOLD 2023將相關章節命名為“肺功能軌跡:發育與衰老”。GOLD 2024更新了FEV1軌跡圖,指出兒童期肺功能低於正常者在青春期可能增加,而成年人早期肺功能超正常者可能因吸菸等因素隨時間下降,晚期可能出現“假性正常”現象(有症狀和結構破壞但肺功能測試正常)。
今年更新的GOLD 2025則在發育與衰老章節中新增了段落,並推薦了ERS網站上用於肺功能長期監測的免費軟體(見指南第11頁)。並且對肺功能檢查部分進行了更新,包括LLN值、z值和參考值的全面資訊,並新增圖2.6“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前後的肺功能檢查”(見指南第27頁)[1]。此外,人們逐漸發現生命早期危險因素和不同的肺功能終生演變軌跡對中年以後的慢阻肺病發病和表型有長期影響,為預防、早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機會[3]。
需要注意的是,在慢阻肺病的管理過程中,肺功能檢查始終扮演著核心角色,醫生能夠透過其客觀地評估患者的肺功能損害程度,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從而有效控制病情,減少急性加重事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負擔。此外,肺功能檢查還有助於識別那些尚未被診斷的慢阻肺病患者,特別是在高風險群體中,如長期吸菸者、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環境中的人群以及有慢性呼吸道症狀的人群。
慢阻肺病早期識別與精準管理:肺功能檢查如何改變發揮關鍵作用?
在我國,慢阻肺病目前已被《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列為重點防治疾病,並提出相關行動目標: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肺功能1次[4,5]。此外,慢阻肺病還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患者健康服務規範》[4,5],要求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已確診的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並分類開展定期隨訪,免費提供隨訪指導、追蹤病情、常規檢查等健康服務,做好慢阻肺病的早期管理等。
以下是肺功能檢查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幾個關鍵作用:
慢阻肺病篩查
在有症狀或危險因素的個體中,慢阻肺病的診斷率相對較高,應將肺通氣功能檢查視為發現早期病例的方法。在兒童、青少年和中青年中開展肺通氣功能檢查,具有識別肺發育不良、生命晚期進展為慢阻肺病或其他慢性疾病風險的潛力,未來值得進一步研究[3]。
慢阻肺病診斷
肺通氣功能檢查是慢阻肺病的診斷必備的手段,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FEV1/用力肺活量(FVC)<0.7或LLN是診斷慢阻肺病的金標準(必須強調是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1,2]。並且FEF25-75、FEV3/FVC、FEV1/FEV6等肺功能指標已被證實可用於識別慢阻肺病的早期特徵(SAD)。這些指標對於早期診斷和干預至關重要,有助於及時啟動治療,減緩疾病進展。
疾病進展監測
關注患者的肺功能變化有助於監測患者的疾病進展。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務規範(試行)》中也指出:建議慢阻肺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肺功能檢查(包括FEV1、FVC、FEV1/FVC以及FEV1佔預計值百分比)。定期的肺功能檢查可以揭示疾病的發展趨勢,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例如,慢阻肺病的病情嚴重度分級中,FEV1作為獨立的指標,根據FEV1佔預計值%,將慢阻肺病分為GOLD 4級,FEV1≥80%預計值為GOLD 1級,50%預計值≤FEV1<80%預計值為GOLD 2級,30%預計值≤FEV1<50%預計值為GOLD 3級,FEV1<30%預計值為GOLD 4級。需要注意的是此慢阻肺病的氣流受限程度有別於肺功能損害程度,前者為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級,後者為肺功能損害分級,肺功能損害程度不等同於疾病的嚴重程度[2]。
治療療效評估
藥物治療是慢阻肺病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中需根據治療療效調整治療方案。肺功能也是評估治療療效的重要指標。透過監測肺功能指標的變化,醫生可以評估藥物治療的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如果慢阻肺病患者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或用支氣管舒張劑後FEV1改善較多,結合外周血嗜酸粒細胞計數,提示該患者氣道阻塞可逆因素較多,可能合併哮喘,除了用支氣管舒張劑外,還應加用吸入糖皮質激素(ICS)。
疾病預後預測
FEV1越低,預後越差,如果短期內FEV1進行性下降,則預示疾病進展迅速,預後更差。對此,GOLD 2025建議在慢阻肺病穩定期管理期間,應至少每年重複進行肺功能檢查,以識別FEV1快速下降[1]。
· 小結 ·
綜上所述,慢阻肺病發病率高,疾病負擔重。在20多年的GOLD報告演變中,肺功能檢查在慢阻肺病的篩查與診斷、評估病情與預後、治療與健康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呼應今年世界慢阻肺病日的主題“認識你的肺功能”,我們再次強調肺功能檢查的重要性,也希望透過普及肺功能檢查,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慢阻肺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疾病負擔。讓我們攜手行動,共同關注肺功能,提高對肺功能檢查的認識,為改善全球慢阻肺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REPORT 2025.https://goldcopd.org/2025-gold-report/.(訪問日期:2024年11月)
[2]中華醫學會.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9, 18(006):511-518.
[3]張叢溪,陳亞紅.從GOLD更新進展看肺功能檢查在慢阻肺管理中的應用[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2024, 18(5) : 321-325.
[4]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https://zhqkyszz.yiigle.com/yufabiao/index.htm.(訪問日期:2024年4月)
[5]http://www.nhc.gov.cn/jws/s7874/202409/f257fb0f305645e2b6be1bab5c07de84.s(訪問日期:2024年9月)
審批編號:CN-147611 過期日期:2025年11月17日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不用於推廣目的。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