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閆玉紅,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冬季寒氣來臨,再加上現代社會不少女性都有體寒的煩惱,防寒驅寒成為身體調理的重要部分。很多體寒的女性都會有手腳冰涼、發胖、抑鬱、月經不調甚至不孕不育等症狀,及時調理才能防患於未然。
健康時報 曹子豪/攝
區分體寒的3個等級
1.輕度體寒
怕冷,容易手腳冰涼,尤其是冬天;平時容易受涼感冒;白帶增多,月經偶爾有血塊或者痛經;面部氣色稍差;相對容易發胖;舌淡苔白,或有齒痕。
2.中度體寒
怕冷,經常手腳冰涼或小腹發涼;受寒後易胃痛或腹痛;月經紊亂,經常有血塊或痛經;面色偏暗或發青,長黃褐斑或有黑眼圈;疲倦乏力,情緒低落。
3.重度體寒
畏寒怕冷,腰膝冷痛;多尿,小便清長;長期痛經,不孕或易流產;面色青紫或發黑,黑眼圈嚴重;精神不振,語聲低微;舌暗或紫苔白,或胖大舌有齒痕。
告別體寒的6個方法
1.曬曬頭和背
曬太陽是最簡單有效的散寒養陽方法,最好在陽氣升發的上午進行,每天1次,30分鐘左右。一要曬頭頂,頭是陽氣彙集的地方,曬頭頂可以通調百脈,調補陽氣。二要曬背,後背部是膀胱經和督脈循行的地方,曬背可以溫經散寒,補養陽氣和正氣。
2.增加戶外運動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多運動可以化生陽氣,同時可以排出體內的寒氣和痰溼水氣。建議體寒的女性朋友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如爬山、慢跑、踩腳踏車等,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日常運動量小的女性可以適當減少運動時間以及強度。
李立/攝
3.適量吃溫補食物
儘量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不隨便喝涼茶或濫用清熱下火的藥物。日常做菜可以多放姜、蔥、蒜、紫蘇、花椒、肉桂等性溫熱的調味品,秋冬季節每週吃1~2次牛肉或者羊肉等溫補的食物。在空調房,常備一個披肩,蓋住後背和脖子,儘量不要光腳或者露腳。
4.艾葉或生薑泡腳
推薦大家常用溫水泡腳(經期除外)。加入艾葉或者生薑效果更佳,建議每週2到3次,過頻可能導致散氣耗氣而頭暈。泡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5.艾灸足三里散寒
體寒的人適合艾灸,日常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每週2~3次,每次15分鐘。艾灸足三里,具有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和強壯全身的功效。
足三里穴。健康時報圖
6.早上喝點參茶
人參和紅參都具有調虛補元的功效。重度體寒的人可以嘗試著喝點參茶,早晨空腹飲用效果最佳,不建議睡前服用,以免引起興奮性失眠。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4-10-08健康時報《體寒你是幾級?》
編輯:劉玫妍 王楠
審稿: 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