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患
需要內分泌治療
在我國乳腺癌患者中,有70%屬於激素受體陽性,內分泌治療恰恰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首要治療手段。
也就是說 ,每10個乳腺癌患者裡,差不多有7個人 需要用到內分泌藥物。
筆者也經常遇到有患者疑問:
“為什麼總說內分泌藥要吃五年以上?”
“內分泌藥吃這麼久會不會有問題?”
“出現副作用我可不可以停藥或者換藥?”
治療“大揭秘”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麼乳腺癌如此特殊,需要內分泌治療。
正常情況下,雌激素可促進乳腺生長發育,維持女性的生理特徵,但雌激素水平過高,則會刺激乳腺導管上皮細胞異常增殖,導致乳腺癌的發生、發展。
反之,透過調控,降低雌激素水平,則會抑制的生長、復發和轉移。
基於此,透過藥物抑制雌激素水平,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治療方法——內分泌療法,便應運而生了。
並不適用於
所有乳腺癌患
當然,內分泌治療也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的乳腺癌患者。
只有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效果較好,並且病理報告上加號越多,即激素依賴程度越高,對內分泌治療越敏感。
三陰乳腺癌不適用
而對於激素受體陰性的乳腺癌患者 (即三陰乳腺癌) 而言,內分泌藥物在理論上並無抑制腫瘤轉移復發的作用。因此,這部分患者往往不用接受內分泌治療。
所以,能否進行內分泌治療,主要看激素受體ER/PR是否為陽性,陽性才進行內分泌治療,這是硬性條件。
需要長期治療
這個問題明白之後,就可以回答為什麼內分泌治療需要長期使用。
不管何種癌症藥物,無非是抑制癌細胞生長,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也是如此。
但其中有著不同的是,人從出生開始便會源源不斷產生分泌激素,內分泌藥物其目的是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阻斷雌激素與乳腺癌細胞結合,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
所以,這是依靠外力使我們的身體暫時處於較低雌激素水平,正因為目前無法一刀切, 沒有藥物能夠使人體永遠完全不分泌激素 。
再加上經過近數十年的大宗臨床試驗證實,對於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內分泌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延長生存期。
內分泌藥要吃多久
筆者遇到很多患者迫切的想知道內分泌藥究竟自己要吃多久。
其實,內分泌治療無法評估確切年限,可能是5年,可能是7、8年,也可能是10年。
因為,每個ER+患者的病情、體質、藥物耐受度都不一樣,對於早期乳腺癌患者來說,5年的內分泌治療一般已經足夠。
這些因素是關鍵
不過,對於二期及以上乳腺癌患者, 尤其是伴有淋巴結轉移和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 ,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可以更好地控制腫瘤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這類患者的內分泌治療時間通常會延長。
內分泌藥物的選擇是醫生根據每個患者的免疫組化、年齡、月經狀態、激素水平、具體病情,甚至自身經濟情況而選擇的。因此,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就會選擇不同的藥物,這一點大家倒是不用糾結。
副作用並不小!
內分泌藥物既然是藥,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如:潮熱、關節疼痛、全身疼痛、骨質疏鬆、肢體麻木、子宮內膜增厚、脂肪肝等。
許多人會因為這些副作用自行終止服用藥物,但其實這種做法不可取。
切勿自行停藥
原則上,內分泌藥物一旦選擇了一種藥物,在沒有出現病情進展或激素水平改變之前是不宜更換或頻繁更換的。
研究顯示,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期間擅自停藥、中斷治療,腫瘤細胞會再次得到雌激素的“滋養”而重新生長,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增加乳腺癌復發轉移風險和死亡風險。
聯合中醫治療
其實,內分泌藥物的不良反應,隨著用藥時間的推移,大多都會慢慢改善。在可以耐受的情況下,就沒必要去換藥了。
對於這些副反應,筆者發現,在內分泌治療期間,聯合中醫治療大有可為。
實際臨床上,我們也確實透過 中醫中藥、針灸、穴位貼敷等 方法綜合干預,對內分泌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起到了改善作用,提高生活質量,讓乳腺癌患者在規範服用內分泌藥物的過程中,明顯減少副作用的困擾,使癌細胞得到更好的控制。
別陷入這個“誤區”
評價內分泌治療的效果,不能僅憑自身感覺,得看檢查結果和診斷報告。
我國約有60%的乳腺癌患者處於絕經前狀態,而這部分患者首選藥物是他莫昔芬,他莫昔芬不會抑制卵巢的功能、但會把原本屬於雌激素的位置給佔了。
這就會導致血中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屬於正常現象,許多患者複查一看雌激素仍這麼高,便覺得“被忽悠了”,沒有效果,其實這完全是個誤區。
最後,筆者需要強調的是,內分泌治療經過大量的臨床應用,對於適用的乳腺癌患者一定是利大於弊的,但也不必把它當成唯一的“救命稻草”,理智地看待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