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趙苑旨)“除夕晚上,我們接診了20名患者,其中魚刺卡喉患者17個,拔了17根魚刺。”1月29日,杭州師範大學附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解道宇介紹。
從除夕晚上6:30左右開始,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的魚刺(異物內鏡)夜門診逐漸忙碌起來。每年春節,這裡都要幫助不少“魚刺卡喉”的患者,他們以中青年為主,大多是在吃晚飯的時候因為說話或是嬉笑打鬧而被魚刺卡住。
解道宇醫生表示,“大部分魚刺卡在扁桃體或舌根位置,用鑷子取出就可以,但也有一些魚刺卡得較深,比如在會厭谷、舌根、梨狀窩和食管入口等處,就需要喉內鏡輔助取出。”據悉,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自2021年開設魚刺(異物內鏡)夜門診至今,累計拔除魚刺近30000根,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許多杭州周邊甚至外省的患者也紛紛慕名而來。
“過年期間,各種做法的魚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也寄寓著‘年年有餘’的美好寓意。加之大家聚餐時難免要交談、祝酒等,這也使得魚刺卡喉的風險大大增加。”1月30日,武漢協和醫院急診外科主任趙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提醒,吃魚時要細嚼慢嚥、不要說笑打鬧;遇到魚刺卡喉時,應該立即停止一切吞嚥動作。
“遇到魚刺卡喉,千萬不要自行採取催吐、喝醋或吞飯等危險的處理方法。”趙剛表示,醋在食道內無法停留,因此喝醋不能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強行吞嚥米飯或催吐不僅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魚刺扎得更深,增大取出的難度,甚至可能引發食管損傷和感染。
趙剛介紹,正確的做法是停止一切吞嚥動作,嘗試透過咳嗽將魚刺排出。如果魚刺位置較淺且細小,有時可透過唾液自行排出。但如果出現吞嚥疼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根據異物的大小和位置來決定合適的取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