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 喬芮 李益萌)“血吸蟲病應用研究論文集”“抗病藥物研究”……在江蘇南京一個不起眼的廢品回收站,原本只是出門買菜的南京市民馮源意外買到了多本舊書及十幾疊手稿,其中包含大量與醫學相關的著作、期刊、手稿。馮源未曾想到,在“廢棄”的書頁中,她將與一位做出過卓越貢獻的血吸蟲病防治專家跨越時空“相逢”。
12月3日,南京市民馮源拍下王銳有關滅螺藥物的手稿記錄。受訪者供圖
在書稿中找到的血吸蟲病專家,“勤奮、敦厚、平易近人、尊重人才”
小心翻開塵封的書稿,在一本書的扉頁上,馮源看到了一行手寫的字跡:“王銳購於哈醫大,1953.4.7國際書店”,一旁還畫著兩簇小小的煙花和一個化學結構式。馮源愈發覺得書稿的主人鮮活地浮現在眼前……
舊書和手稿中夾著王銳的工作證。受訪者供圖
在書稿堆中夾著一張1983年江蘇省衛生廳下發的證件上,馮源“找”到了“王銳”。黑白照片中的人將兩側短髮利落地別在耳後。她就是王銳,從事藥物合成工作,是一名副研究員。在寫著“南京醫科大學備課紙”的手稿上,王銳記錄了大量關於“滅螺藥物”的資訊,詳細地記錄著不同年代血吸蟲病的病例人數和血吸蟲病的防治歷史。另一本手稿上,滿滿當當地寫著“抗寄生蟲病藥物研究”。
王銳的手稿中記錄著關於血吸蟲病的資訊。受訪者供圖
翻閱完時,馮源有好多問題想問:“你的研究方向一直沒有改變,你何以有如此堅定的目標?你記得25歲時,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買了一本書嗎?……”馮源將這一段跨越時間的奇遇記錄在社交平臺上,她寫下了很多想問王銳的問題,希望網際網路能記錄下這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
網友的評論湧進馮源的分享帖中,大家試圖拼湊出更加完整的血吸蟲病專家的人生:王銳,江蘇武進人,出生於1928年,1952年畢業於南京藥學院,曾任江蘇省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原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抗血吸蟲病藥物研究,93歲離世……
在被馮源的帖子吸引的網友中,包括來自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助理研究員姜海婷。由於長期開展血吸蟲病防治相關公共衛生史研究,並參與中國科協牽頭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專案,姜海婷對“王銳”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姜海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聯絡王銳生前師友及學生時,“勤奮、敦厚、平易近人、尊重人才”是大家形容王銳的關鍵詞,“王銳老師的同事回憶起她來,始終充滿了感恩之情。他們稱她是嚴謹細緻的好老師,是和藹可親的大姐姐。任何人有問題諮詢,她都耐心回應,事無鉅細,實事求是,有問必答。”
最終,馮源決定將有關王銳的51份書稿捐獻給其家鄉的檔案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檔案館。目前,館內已建立王銳的個人全宗。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檔案館的工作人員提供的王銳人物誌。受訪者供圖
一位血吸蟲病防治專家的故事背後,展開了幾十年血吸蟲病防治畫卷
“王銳所在的江蘇省,1949年至今的血吸蟲病患病累積人數是全國第一,但2019年已經實現血吸蟲病全面阻斷的目標。王銳幾十年來走過的學術研究道路,幾乎是我國大半部血吸蟲病防治史”。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楊坤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也是在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時期,王銳參與到抗血吸蟲病藥物“銻-273”的研發中。王銳的學生張珊(化名)介紹:“王銳老師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常深入一線。只要在實驗室,她就一直在埋頭苦幹。她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有時候凌晨兩三點還在看文獻、做筆記。”而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努力,最終成功自主研發抗日本血吸蟲病新藥“銻-273”,被廣泛用於治療慢性早期血吸蟲病。這也讓她站到了更高的領獎臺上,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王銳被評為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個人。
王銳的研究腳步,也沒有因為口服銻劑的研發成果而停止。鑑於抗藥性,以及口服銻劑可能帶來的心肌損害等副作用,王銳團隊繼續投入了吡喹酮的研發中。因高效、低毒、療程短、口服有效等特點,吡喹酮於1982年投入使用,成為我國抗血吸蟲病藥物研發的里程碑。而王銳本人因在抗血吸蟲病藥物吡喹酮的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在1979年獲江蘇省科技獎、1980年獲原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等獎,又在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得益於吡喹酮的問世,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3年,血吸蟲病防治策略主要採用人畜化療的綜合防治,廣東、廣西、福建、上海、浙江等地都這一階段達到了消滅血吸蟲病的標準。此後,又堅持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
根據一本名為《武進名賢》的冊子記錄,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王銳開始從事滅螺藥物的研究,致力於研發高效低毒的滅螺藥,不僅要篩選出對釘螺具有高殺滅效果的藥物,同時還注重藥物的環境安全性,兼顧對環境和非靶標生物的影響,力求在保護人類健康的同時維持生態平衡。其中“高效低毒滅螺藥的研究之Ⅲ”被列入“八五”科技攻關專案。據王銳生前同事介紹:“她帶領大家對滅螺藥進行合成工藝研究,與合作單位緊密配合,開展室內殺螺試驗、小範圍現場試驗以及急性毒性觀察等。”透過不懈努力,王銳團隊在用於環境中媒介釘螺控制的殺螺藥研發上有所進步。
取得突破的那些時刻,王銳從來都是寵辱不驚的,一旦問起,她就說:“血防還沒結束呢,還得一直往前走。”
2019年5月8日,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楊坤(左四)在非洲國家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受訪者供圖
王銳的書稿中還包含兩本《各國概況》,有關非洲國家的內容曾被她反覆翻閱,在一本手稿中,她詳細記錄了1993年非洲西部國家暴發血吸蟲病的事件。楊坤介紹,新一代的血防人也在努力“走出去”,如今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已幫助亞非拉多個國家抗擊血吸蟲病。
存放在武進區檔案館的書稿似乎在時間的長河中靜止了,然而,抗擊血吸蟲病的鬥爭仍在繼續。如今的血防工作者們繼承了王銳等前輩專家的精神,不斷奔赴更多需要他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