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12月19日,天津,深藍色公告牌旁,多家企業代表早早抵達會場,等待在旁。投標、開封、唱標、公佈本輪結果.......9:30,第五批耗材國採在天津開啟,本次集採針對人工耳蝸類和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
本次集採人工耳蝸類耗材需求量共1.1萬套,5家企業中選,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需求量共25.8萬個,18家企業中選。本次集採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價格從平均20餘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
集採現場報價公佈後,企業代表溝通情況。
外企積極報價,人工耳蝸價格降至5萬左右
“24家投標的企業23家中選,企業中選率達到96%,產品中選率超90%,大家的報價比較理性,沒有出現極端價格。總體來說,本次集採還是符合大家的積極預期的。”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採室主任蔣昌松分析。
作為國產滲透率較低的耗材品類,人工耳蝸和外周血管支架的外資廠商報價引人矚目。從人工耳蝸領域的首輪報價來看,除一家國內企業,其他企業的人工耳蝸植入體和人工耳蝸聲音處理器的總價報價均降至5萬元以下。而外周血管支架的首輪報價中,A組的兩家外資企業——波科、巴德醫療,分別報出了4130元、3080元的低價。
此前,市面上進口人工耳蝸定價約在20萬~30萬元之間,國產人工耳蝸約在5萬~15萬元之間;外周血管支架的價格則在1萬多元到4萬~5萬元不等。
“人工耳蝸的價格,以前單側植入就要近30萬,現在雙側植入10萬就行了,不光是國企,外資企業報的價格也十分有誠意。”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濱表示,目前我國人工耳蝸領域外資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量超過80%,“外資企業也想穩固、擴大市場,國內企業是否能‘突圍’,還要看企業發展策略如何制定。”
“我國人工耳蝸目前主要應用於兒童,囿於價格因素,人工耳蝸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群中的使用並不廣泛,期待本次集採能夠在老年患者中發揮效能。”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部主任楊仕明表示。
“有誠意就有機會”,多家企業透過二次報價“復活”
相比此前耗材國採,第五批國採給予企業兩次報價機會。規則一未中選企業,可按照規則二、規則三再次報價中選,其中規則三為復活規則,保證企業儘可能在最高有效申報價範圍內以最低中選價的1.2倍價格內中選。“競價的規則比其他產品其實更豐富了,企業入圍後有誠意、想中選,就有機會。”蔣昌松表示。
在首輪報價結果公佈後,多家企業充分考慮,進行了第二次報價。在二次報價結果中,人工耳蝸企業諾爾康、科利耳透過降價“復活”,加入中選隊伍;外周血管支架品類中,波科、巴德醫療、先健科技、微創心脈等企業也透過調整報價,最終部分品類納入集採。
據悉,本次中選結果公示後將於近期釋出,天津市醫藥採購中心負責具體實施。預計2025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前後落地人工耳蝸中選結果。外周血管介入類耗材因其型號多、長短及粗細各類組合多、備貨週期長,擬於2025年5月落地實施中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