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被感情傷害過的女生,還是會一遍遍地愛上渣男。
她明明知道前方是感情深淵,仍忍不住地跳下懸崖,沉浸在痛苦裡不能自拔;
還有的時候,有些熱情開朗的人會選擇一個沉靜冷漠的“迴避型依戀”物件。
在交往前期,看起來情緒穩定,沒有太多需求的他,給到對方很多安全感和穩定感。
但在交往後期,你會發現,他遇事喜歡冷處理、冷暴力,絲毫沒有解決和麵對問題的能力,迴避交流和真正的親密;
這讓人很抓狂,於是我們在關係只能獨自前行,越來越感到孤獨,也越來越抓狂。
還有些更消耗的關係是:女孩們會陷入婚外戀的魔窟中;
原因是,那個出軌男說過,老婆多麼強勢,自己在家裡多麼得不到愛。
於是,這個女孩陷入出軌男編織的“受害劇情”裡:她認為:”只有我,才能給他愛”。
為什麼我們總在這些錯誤的關係裡徘徊?在旁人看來,明顯是一段傷害性的關係,但當事者卻仍然執迷不悟。明明有很多止損的時間點,都沒有及時止損,而是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直到最後完全失去力量呢?
其實這樣的關係,放不下的原因,根本不存在捨不得,也不是因為你很愛對方才這樣“痴情”,而是兩個人之間有相似的“創傷聯結”。有時候選擇一個人的決定性因素,是“創傷吸引”。
我們常常誤以為,人們在選擇伴侶時,一定看對方外在優不優秀,除了學歷、工作、樣貌這些外在標準外,表面意義上的匹配來說,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真正吸引一個人的,是兩個人的內在世界的匹配度,更準確一點的說:內在世界受傷的相似性。那些彼此袒露創傷的時刻,才是重要的聯結時刻。
沒錯,我們更容易被對方的脆弱和破碎所打動。我們更容易和更願意站在一個能夠給對方帶去價值的角度,去心疼對方,就像心疼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一樣,這樣才能開啟我們愛的動力、好奇心、關注和照顧的力量。
“創傷吸引”,才是一段親密關係的開始的重要因素。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案例:
小雅和男友戀愛三年了,但她遲遲不能下定決心結婚。
男友外在條件非常好,工作穩定,忠誠體貼,是一個非常優質的結婚物件。
然而,“一個如此優秀的人會喜歡上自己嗎?”這個男生優秀到不真實,讓她很沒安全感。
小雅的童年經歷裡,有著和父母分離的創傷。
父母在城裡工作,從小就將她寄養在爺爺奶奶家。
她總是覺得孤獨,沒有人發現她的情緒。被忽視、沒有回應、沒有人愛她。
她只能投入學習和對知識的瘋狂汲取中,這樣才能獲得一點點被看見、被愛的可能。長大後的她非常獨立、有主見,上進、勤快、能幹。
一個人長大的孩子,早就學會用優秀掩蓋心裡的傷。對於愛,她渴望而不敢靠近的。
儘管交往了3年,她也總會夢見找不到男友,或男友出軌了這樣的畫面。現實中,男友非常忠誠。
她知道,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在作崇,於是兩人決定聊一次。
她坦誠了自己的依戀創傷:因為從未得到過父母的照料,不敢相信感情,一直怨恨父母
她說自己沒有安全感,不相信感情,害怕失去和離別。
而男友也敞開心扉告訴小雅,他曾遭遇過前女友的背叛,親眼看見了女友的出軌,那一刻的心痛,天崩地裂,摧毀他對愛情的信仰,讓他感覺被全世界背叛。
從此,他不敢輕易碰觸愛,一直緊閉心門。
直到遇上小雅,看到她的熱情、活力和友善,才再次決定去愛。
徹夜長談後,小雅終於瞭解男友的創傷。也好像在那一刻,看見了他的脆弱和底線,這讓她有了安全感。
同樣的依戀和信任創傷,不同的表現形式。
她是用熱情能幹、獨立優秀來掩示,而男友是用迴避、默默付出、做老人來掩示自己的傷痕。
他們下定決心,一定不辜負對方,做彼此的愛人和療愈者。
那一刻,她的心扉被打開了。
當兩個人產生創傷吸引時,會覺得找到了“同類人”。
如上述案例中,兩個同樣經歷過相似創傷的人,會在心理層面,引發更多相似、共鳴和同頻性。
敞開脆弱,需要非常安全且信任的關係,因為它涉及到一個人的羞恥、缺失、痛苦和悲傷。
如果關係中的信任和在乎程度不足,一個人是不會把自己內心深處最脆弱的那一部分,拿出來示人的。
同時,如果袒露創傷後,得到對方充滿情感的回應,就會體驗到深深的聯結感。
兩顆受傷的心在那一刻被溫暖、被鏡映,就有一種遇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的感覺。
被“創傷吸引”的伴侶,往往有更多分享欲,在那個痛苦的當下,對彼此感同身受。
當兩個人相互“看見”,於是就感覺對方對自己來說,就是最特別的人。
創傷吸引,會產生“心理可視性”。
心理可視性,是兩個精神生命深度相遇的體驗,是自我改變的前提,也是療愈發生的時機。
當一個外在優秀的人,內在有一些創傷和脆弱時,會形成一種強烈反差,讓ta更豐富、生動、立體,產生強有力的吸引。
然而,就是如此深刻相遇和聯結的關係,那些因“創傷吸引”才在一起的伴侶,後來怎麼樣了呢?
一開始,雙方的情感濃度很高,確實找到了同頻的知音。
但相處中,“創傷吸引”可能會導致分手的結局。如果不加以覺察和個人成長,那就只能是兩個傷口對傷口的關係。
創傷的暴露,是深度關係的開始,但不足以支撐一段關係走下去。
如果只是寄託於對方成為自己的療愈者,而全然不對自己的個人創傷負責,就會陷入對痛苦的沉溺中,無法支援對方。
上述案例中的小雅,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
老公還是縮在他的面具背後,不表達情緒。小雅經常嫌棄老公是個“悶葫蘆”。
她越來越失望,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強勢,吵架次數也越來越多。
她會對老公大吼:
“你就是個木頭人,你什麼本事都沒有,連話都不會說。任何價值也提供不了,我就這麼不值得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嗎?”
她把父母不曾照料過她的憤怒,移情到了現在的關係,全發洩出來。
諮詢中,她哭著告訴我:“只有用力去抓,才能抓到一點點回應和關注。”
而小雅的先生,也徹底縮進了他的創傷世界裡,認為女人是個可怕的生物,會傷害他,而他面對女人的情緒也是非常無力。
害怕“女人會再次傷害他”,這是他的傷,從始至終,未曾療愈好。
他越來越沉默,在關係中越來越迴避。也深陷抑鬱的情緒之中。
這是因為,用創傷吸引來的人,最終又會陷入“創傷聯結”的共生糾纏裡。
陷入創傷聯結裡的兩個人,都是因為對現在的關係產生了負面移情。
他們把過去那些創傷,移情到了現在的關係之中。
深陷創傷聯結的兩人,女方採取了“戰鬥、攻擊”、男方則是“逃跑”“討好”等防禦方式,讓一段關係陷入困局。
一個“追”,一個“逃”,處在各自創傷中的他們,很難去經營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
待在關係中很痛苦,離開又很困難。即使再痛苦,他們還是在期待,對方有一天能成為自己想象中的“靈魂愛人”。
因為在關係的最初,兩人就是這樣期待對方的。
而且有些時候,也的確體會過只有“ta才能療愈我”的假象。然而,單方面的療愈不可能真正地長久。
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包括積極的情緒反饋,良好的互動和溝通,還要投入誠意地幫助,支援彼此成為更獨立的自己,從而實現真正的成長。
然而當創傷吸引對關係造成傷害時,兩個人都不是完整的個體,都在渴望對方來圓滿自己,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關係中的愛和自由。
即使結了婚,我們還是獨立的個體。
學會在關係中,暫時騰出一個“安全空間”來。
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個人來給我們療傷,然而,成年後的我們,才是自己的“責任人”。
當我們愛而不得,身陷關係之苦時,當對方作為一面鏡子,清晰地照見了我們的創傷時,我們不要逃走、也不要戰鬥,也不是僵住。
而是在這份創傷被喚醒時,如實如是地迎接你的感受。
你可以停止暫時對這段關係的投入,轉而看向自己。
“我怎麼了?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允許自己憤怒、悲傷、內疚。這些情緒背後,都藏著你未被滿足的需要。
不要害怕這些情緒,學會聆聽它們,體會它們。
成為自己的養育者,是自我負責的第一步。
也請記住,你現在是一個有資源的人,而不是小時候那個手無寸鐵,毫無辦法的孩子。
現在的你,在傷害性的關係面前,要第一個跳出來,成為自己的保護者和責任人。你需要在自己的脆弱裡,理解對方的脆弱。
第二步,設立彈性的邊界。
彈性邊界指的是:在親密關係中,你能量狀態好時,可以為對方多做一些,也可以讓對方進入你多一些,多為你做一些;
而在狀態不好時,你要有一個可以自己待著的安全空間,溫和而堅定地表達,哪些你不可以做到,哪些不需要對方為你做。
這意味著,你在關係中,正學著長大,有時可以是大人,賦予對方能量,有時可以是小孩,希望對方保護你。
這同時意味著,你有靈活的自我,你是獨立的,有掌控力的,是幽默的,是張馳有度的,是尊重自己的,是清醒的,也是愉悅的。
這也意味著,你可以表達愛,也可以表達攻擊性。
比如,以前僵化的處理模式是,當他的創傷激發我的創傷,我可能會用100分的力氣去攻擊對方。
但現在我們學會了,自己負責50分,只用50的力氣去反饋給對方。
在關係中,我們不再用“戰、逃、僵、討好”的防禦模式了,而是有建設性地、平等地溝通。
第三步,最好的愛是“我成為了你”。
關係的最終意義是:你內化了一個好的客體在你的心中,你認同了好客體的好的部分,最終成為了你的自體客體,並能為自己提供支援和養分。
也就是說:你之所以選擇一個人,哪怕他是渣男,你也被他的自由任性吸引。
那把這“你渴望的自由”這一部分,整合到你的內在來就可以。
你可以像他一樣,在某些時候,不那麼壓抑、努力,更松馳更自由、更不負責任一些。喜歡他美好的品質,這是你選擇他的初心。
每個人都有自我儲存的本能。
她希望自己完整,才會去找那些外在與她完全不同的人。
所以清醒者到最後,看到的是一個人完整的部分,他的部分,我們內化,不好的部分,可以適當反饋,如果有能量也可以反饋和看見他,並選擇幫助他療愈。
但這要建立在我還完好的基礎上,不被關係拖累。不要內耗,不要覺得不值得。
永遠不忘一個使命:就是藉助所有關係,看清自己,完整自己,成為自己。
無論如何,不管遇見什麼樣的關係,最終都是遇見了自己,那是屬於我內心的傷痛、軟肋、力量和期許。
我們經歷了痛苦之後,就會深刻理解自己的傷痛,完整的自我會擁有認識自己、認識他人、選擇關係、經營關係的能力。
這份完整的存在,會讓我們相信,我們會遇見更好的人,我們都值得被愛。
這也會讓我們在面對分離時,內心有力量、對未來有信心,願意去嘗試和體驗更廣闊的世界。
希望我們在經歷了重重苦難後,更有力量和有希望,選擇做關係中的主動者和清醒者。
作者:心理諮詢師羅麗
編輯:Lilith
圖源:pexels
如果你也深陷親密關係之苦,內耗卻無法擺脫,歡迎找羅老師聊聊。她長期專注於女性心理發展的相關議題,對女性成長過程中的情緒、創傷、親密關係、婚姻情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她將用專業的態度和對生命的熱忱點亮你心中的光,和你一起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為了鼓勵求助,羅老師特意為新人開通3個半價諮詢名額,原價800元/次的諮詢,今天只需400元/次。
點選給自己一次改變的機會
↓點選即可預約↓
如果,你也感覺到自己和伴侶的關係陷入了僵局,想要修復或尋求改變,又想檢視、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諮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諮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諮詢師↓
↓點選檢視更多半價諮詢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