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算是日常生活小事。可小事不小。若是洗得不當,也會帶來嚴重問題,尤其是在北方,在寒冷的冬季!
一位中年女性,外出爬山回到家,趕緊洗澡,暈了,出大汗、低血壓,虛脫了!
一位得過心肌梗死的男子,過度勞累後洗了熱水澡,二次心梗了。
一位50多歲的患者,冠脈造影只有50%多的狹窄,打了場羽毛球洗了個澡,急性心梗猝死了!
還有過老人洗澡“暈堂”去世了的報道。
有醫生總結院前搶救57例洗澡時昏倒病例,有慢性病的42例,其中心血管病34例。最後的結果,有心梗、心律失常、、腦出血、腦缺血發作的,還有4例猝死。其他因為洗熱水澡引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報告也時有見到。
洗個澡能有這麼大影響?
因為皮膚面積大啊!一個人皮膚的面積在1.5到2平方米左右,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這麼大面積的皮膚,佈滿了血管,您說影響大不大?牽一髮還可以動全身呢!
所以,洗澡也要講科學,我們就來看看洗澡常見的誤區與真相,堅持看到最後哦!
冬天洗澡,水溫高些有利於驅寒?
洗熱水澡這件事兒,跟喝酒一樣,看似全身發熱,像是驅了寒,實際上是血管擴張散了熱的。因為外界溫度一高到30℃左右,人體皮膚就開始了散熱環節,這是為了保持體溫的正常。總不能洗個38、39℃的熱水澡,就把體溫洗成發燒了吧?
所以,洗熱水澡的時候,皮膚是散熱的。與此同時,身體的代謝會增強,產熱增加。
這麼一來,感覺是暖和了,但實際上是血液迴圈增強,產熱、散熱增加,身體消耗增加了。所以,洗個熱水澡,時間再一長,真不亞於做個運動。就有學者把洗溫泉浴作為心血管病人康復鍛鍊、高血壓患者降血壓的研究專案呢。
這樣的變化,對於心血管病患者、體質虛弱者、老年人,就是隱患。比如,皮膚血管擴張散熱,血流量最多時可以達到心輸出量的12%,大大增加了心臟負擔。原本有病的心臟,就可以因此而缺血、甚至衰竭,心電活動也會異常;大量出汗血液濃縮,對心血管病人也是不利。體質虛弱者或老年人,還可以因為血管擴張、血壓降低,導致腦供血不足而跌倒、發生虛脫。
再有,洗熱水澡時,開始水溫過高刺激會引起心跳加快,短時間血壓升高;再洗洗,血管擴張、血壓又下降了。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血管病患者也不利。
所以,冬天洗熱水澡,水溫要適宜,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來說,水溫37℃到40℃,淋浴5~15分鐘,浸浴不超過20分鐘,慢病患者尤其注意。
勞累、運動後洗澡有利於解乏?
那是更乏。
我們幹活兒,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勞動、或者運動,身體裡的能量消耗都是增加的。之所以會感到疲乏勞累,正是身體能量消耗大了發出的預警,提醒我們“該休息了”!這時,停止活動,睡眠、放鬆,那是休息,可洗澡不是。洗澡時,血管擴張,血液是要大量地流向肌肉、皮膚,迴圈是加強的,能量消耗是大大增加的,腦供血是減少的。所以,勞動、運動一結束立即洗澡,身體會更加疲勞。
那該什麼時候洗?多數的意見是,休息30~45分鐘。呼吸平穩了,心率降下來也平穩了,汗也收了,不那麼累了,再洗澡。
早上洗澡全天精神?睡前洗澡有助睡眠?
早上洗、晚上洗各有好處,關鍵是把握情況和時機。
有研究發現早晨洗澡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但糖尿病人、身體虛弱的人、早起鍛鍊的人,進食間隔久的人,就要避免清晨空腹洗澡,以免發生低血糖。
睡前洗澡有助睡眠,那得看睡前什麼時候洗。研究的結果,睡前1個半小時洗澡有助睡眠,而臨睡前洗澡不利於睡眠。這是因為,剛洗完澡時身體溫度高,會影響腦子裡管睡眠的褪黑素分泌。如果臨睡前洗澡,又想快點兒入睡,那就用涼毛巾敷敷額頭、涼水沖沖手腕,降降溫。
餐後洗澡舒服?酒後洗澡醒酒?
更是錯誤。
餐後,身體會分泌激素擴張腸道血管,血液就跑到胃腸道去幫助消化了。這會兒再洗熱水澡,血管更擴張,腦供血就更是不足了,再說也影響消化呀!所以餐後1小時內不宜洗澡。
酒後更是不宜洗澡了。酒精擴張血管,酒精代謝消耗葡萄糖,洗澡既擴張血管、也消耗能量、消耗葡萄糖。所以,酒後洗澡容易低血壓、腦供血不足,容易低血糖,再加上運動不協調,更是容易出現跌倒和其他意外傷害。
洗澡要勤,搓出“泥”洗得乾淨?
洗澡搓出的“泥”,多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灰塵、衣服上的纖維渣渣、皮膚脫落的細胞、角質等。其實不用使勁搓,浴液、香皂抹抹,清水洗洗,一樣可以洗乾淨。皮膚的角質層有保護皮膚的作用,正常的代謝脫落就好。搓澡搓大發了,就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皮膚就容易乾燥、敏感,弄不好還容易感染。就有研究發現,洗澡太勤了會影響皮膚正常的菌群分佈。所以,一般2~3天洗次就好,如果天天洗,時間就縮短些,老年人可以1周甚至2周洗一次,不要使勁兒搓泥哦!
洗澡水燙點兒可以止癢?
過高的水溫對皮膚就是不良刺激,會加重皮膚的炎症和損害,這樣洗澡過後皮膚炎症會更嚴重、更癢。糖尿病人、老年人感覺遲鈍,水溫高、時間長還會損傷皮膚。
冬天洗個熱水澡七七八八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怎麼洗才合適?直接上圖: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