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在當下可以說是一種“流行病”了,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幾乎有七成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其發病率甚至還呈現出了明顯的逐年遞增趨勢。
不過,慢性咽炎其實是西醫領域的叫法,西醫在針對慢性咽炎進行治療時,往往也會採用治療炎症的相關方法,那麼,在中醫體系中,慢性咽炎又該如何醫治呢?
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應該從肺腑入手,畢竟咽喉是肺的“門戶”,當然,可能也有人會覺得應該以脾為出發點,因為在《黃帝內經》裡就曾說過:“咽喉乾燥,病在土脾”,但實際上,咽喉部位的健康,往往與肝臟也存在很大聯絡。
從中醫角度而言,肝主疏洩,具有疏洩氣機的作用,而慢性咽炎之所以會成為“流行病”,其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情緒疏洩異常,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就會導致肝氣鬱結,肝氣一旦疏洩不暢,咽喉管道就會變窄,最後出現淤堵,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瘀血。
那麼,對此症狀究竟該如何緩解呢?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方劑,就更好能對此做到對症治療,它就是出自清代名醫王清任的“會厭逐瘀湯”,王清任作為“活血化瘀第一人”,在瘀血病症的治療方面非常擅長,他在《醫林改錯》裡收錄的大部分藥方,幾乎都以化解瘀血為主,而會厭逐瘀湯便是其中的一個。
會厭逐瘀湯主要由9味中藥材配伍而成,即桃仁五錢、紅花五錢、甘草三錢、生地黃四錢、當歸二錢、玄參一錢、柴胡一錢、枳殼二錢、赤芍二錢,具行氣活血、解毒利咽的作用。
其實,此方是在張仲景四逆散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就是以在柴胡、枳殼、芍藥、甘草為根本,再增加了活血化瘀的桃仁、紅花和當歸,其中,桃仁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還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但由於血瘀太久很容易生成熱邪,於是便還加入了生地、玄參,來幫助清解虛熱。
最後之所以用到了桔梗,是因為桔梗藥性上行,可以將方劑裡的藥性直接作用於咽喉,進而有效發揮方劑的功效。
就四逆散這個基礎方來說,它主要是作用於肝膽經的,其中的柴胡秉春氣而生,可以讓原本沒有生氣的肝木感受到春的氣息,而枳殼則可以將咽喉瘀滯的氣機得以疏通,同時,柴胡藥性上走,枳殼下行,兩者相互制約,相得益彰。另外,芍藥和甘草合用,可以緩急止痛,對咽喉不適能發揮很好地緩解效果。
那麼,究竟哪些人更適合使用這一方劑呢?一般來說,“氣血鬱滯”,在生氣時,咽炎加重的患者,往往最為適用。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