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練習
陳某,女,30歲。產後傷寒剛愈,外出復感。症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西醫無先表后里之治則,故不予表散,僅針對便秘一症投硫酸鎂瀉下,藥後發熱得退。未幾,又見上下牙齦腫痛,口渴思冷。因農村條件所限,冬季難有水果,常食生蘿蔔取快。視其舌淡少苔,診其脈沉細略數。
擬甘露飲加減之:生地30g 熟地15g 天冬15g 麥冬15g 黃芩10g 石斛15g 杷葉10g 石膏30g 二劑
二診:敘稱藥後發熱面赤,煩躁難寐,服藥四次,症狀一次重似一次。視其倦怠神疲,面色萎黃,齒齦表面色澤淡紅,雖腫不焮,亦無膿血。舌質淡白滑嫩,右側苔白微膩。聞其聲音低微,寡言懶語。詢知微惡寒,不發熱。但欲寐,頭腦空痛,夜間汗出。齦雖腫痛,若含漱熱水痛可暫緩。口不苦,亦不渴。切得脈象沉細。
處方:██,以投石問路。
三診:服後一時許,甚感噁心,欲吐不得,煩躁不安,片刻即能安臥,齦痛略減,知藥已中病,原方加量。
四診:牙齦腫痛大減,惡寒頭痛亦輕,口不幹苦,脈較前有力。更增其量。
五診:腫痛全消,諸症均失,惟倦怠神疲,服歸脾湯加附子、白芍善後。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 :桃仁承氣湯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
上期原醫案
楊某,17歲,某磚廠工人。經期勞作過甚,致經血四十餘日淋瀝不止。初不介意,未予重視,後頭暈目眩,體倦乏力,始來就診。出血時多時少,色暗有塊,少腹陣痛,塊下痛可暫緩。納便正常。舌質淡紅,脈滑數有力,左少腹急結拒壓。
觀其脈症,證屬勞傷衝任,子宮蓄瘀。予以消瘀活血,涼血止血。擬桃仁承氣湯加味:
桃仁10g 大黃6g 桂枝6g 甘草6g 芒硝3g 生地榆10g 黃芩炭10g 二劑
二診:仍出血不止,頭暈眼黑益甚,脈來滑數。此瘀血未去故也,宜加大逐瘀力度。
原方加三七參6g ,二劑。
三診:藥未盡劑,崩漏已停,腹痛亦止,惟頭暈體倦,改八珍湯善後。
解說:行經之際,力小任重,損傷衝任,絡脈破裂,故胞宮蓄瘀而崩漏不止。化瘀止崩,屬通因通用之治,應首選三七。張錫純雲:“三七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三七一味,可代《金匱》之下瘀血湯,且較下瘀血湯更穩妥也。”足見其化瘀之力。
崩漏見滑脈者,瘀血證也。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各家論述
《醫方考》:桃仁,潤物也,能澤腸而滑血;大黃,行藥也,能推陳而致新;芒消,鹹物也,能軟堅而潤燥;甘草,平劑也,能調胃而和中;桂枝,辛物也,能利血而行滯。又曰:血寒則止,血熱則行。桂枝之辛熱,君以桃、消、黃,則入血而助下行之性矣,斯其治方之意乎!
《古方選注》:桃仁承氣,治太陽熱結解而血復結於少陽樞紐間者,必攻血通陰,乃得陰氣上承,大黃、芒消、甘草本皆入血之品,必主之以桃仁,直達血所,攻其急結,仍佐桂枝洩太陽隨經之餘熱,內外分解,庶血結無留戀之處矣。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 源: 本文內容來源網路。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絡協商。
3、責任編輯,微信:ycyd11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