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時下最流行的休閒活動場所,不是健身房和公園,而是樓頂天台。
每天早上8、9點,一群人就會準時攤開涼蓆,撐起大傘,在天台臥倒。
來源:小紅書使用者@一個分享日常的青島小嫚
據說,這種曬背養生是“不花錢的補藥”,深受大家的喜歡。
5旬老太每天曬完,睡得更香了、骨骼更硬朗了;
年輕人曬完,體重狂掉,精氣神倍棒“連眼神都變清澈了”;
廣東人曬完,體內溼氣盡除,比涼茶管用多了。
可是,曬背真有這麼神奇嗎?熱衷養生的九叔今天就來扒一扒。
從中醫理論來看,“背為陽”,人體陽經多循行於背部,適度地曬背確實可以起到調氣血、改善陰陽平衡、幫助養生的功效。
而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曬背更是歷年來冬病夏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有云“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三伏天陽氣最盛,人體皮毛開洩,如果順時就勢透過曬背等方式扶助陽氣,可以幫助提高身體免疫力,以防冬春季發病,起到“治未病”的效果。
一些臨床研究顯示,冬病夏治的療法雖然效果無法立竿見影,但對於部分慢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治療效果比較好,有效率高達80%-90%。
當然,曬背也不能隨便曬,如果不講究方法,曬錯會很傷身。
在三伏天曬背,選準時間很重要。
一年中的三伏總共有3個階段:初伏、中伏、末伏,優先選擇三伏中的頭一天曬比較好。
具體時間段,可以選早上9:00-10:00 ,或者下午4點之後。千萬別烈日當頭去暴曬,曬傷皮膚不說,還可能中暑。
至於平均時長,因人而異,初次曬背先從10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時間。
三伏天曬背主要以背部的中到下部為主,尤其是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穴位,具體包括:
1.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下方,通常是頸部和背部的交界處。
2. 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穴位:從脊柱中部到下部,大約從肩胛骨下方到腰部。這些穴位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
3. 命門穴:位於腰部,第二腰椎的下方,脊柱中線的位置。
為了方便,男性可裸上身,女性可選擇露背泳衣。此外要注意,曬背前要適量喝點水;曬時不能曬頭,儘量用遮陽帽、遮陽傘擋擋太陽;曬後不能馬上吹空調,等出汗停止後再進空調房。
不是。對於溼氣重、陽虛體質(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無精打采)、抵抗力較弱的人群,曬背是不錯的養生方式。
吃完感光性食物後,也要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因為感光性食物可能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度,從而加速皮膚變黑。
曬背的最佳時間,是打工人上班的時間,但沒有曬背的條件,大家也不用傷心。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特色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範肅介紹了一個替換方法——衝熱水澡。
用比日常稍高的熱水溫度,直接沖刷背部的大椎穴、至陽穴、膏肓穴,也有利於激發機體的陽氣。
很遺憾,作用有限。
紫外線分為UVA、UVB和UVC三種型別,其中UVB射線對人體益處更大,例如有利於補鈣和促進維生素D合成,而普通玻璃能把大約90%以上的UVB射線吸收,隔著玻璃曬太陽會降低健康效益。
總的來說,科學曬背是種不錯的養生方式,同時在三伏天階段,我們還可以透過行三伏貼、拔火罐、隔姜灸、艾灸等方式進行保健,減少生病的機率。
參考資料:
[1]吉訓超,王祥,許華. 從冬病夏治探討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機理 [J]. 江西中醫藥, 2004, (03): 14-16.
[2]黃岩松. 三伏天灸療法的傳統醫學內涵[D].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07.
[3]婁必丹,楊禮白,章薇,等. 三伏、三九穴位貼敷對不同體質成人反覆感冒的影響 [J]. 中國針灸, 2012, 32 (11): 966-970. DOI:10.13703/j.0255-2930.2012.11.006..
[4]本刊資料室. 三伏天的中醫養生之道 [J]. 兵團工運, 2018, (07): 40-41.
[5]燕聲. 伏天“曬背”,別盲目跟風[N]. 保健時報, 2023-07-20 (014). DOI:10.28034/n.cnki.nbjsb.2023.000209.
[6]倪可心. 中醫養生,和夏季一樣“熱”[N]. 江西日報, 2023-08-03 (005). DOI:10.28490/n.cnki.njxrb.2023.003386.
[7]吳欣宇,孫山. 中醫養生常見誤區,你中招了嗎?[N]. 中國青年報, 2023-11-30 (010). DOI:10.38302/n.cnki.nzgqn.2023.0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