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2024年“十一”前後的時間,我們把“湯液經法圖”第三階段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集中解讀,主要包括6篇文章。
我們解讀這6篇文章的順序,大體上是按照相對應的學術文章發表的順序。
湯液經法圖
第一篇文章,我們關注的是半夏瀉心湯。
為什麼關注半夏瀉心湯?很簡單,因為其名稱裡面的“瀉心”。
從“湯液經法圖”角度看,瀉心是治療心火實證的治法,是苦味藥承擔的功效作用。而從半夏瀉心湯的組方和主治證來看,它既不是治療心火實證的,也不是苦味為主導藥味。也就是說,這其中存在錯配。
而實際上,半夏瀉心湯的主治證都圍繞著脾土(消化系統病證),它是治療脾實證為主的方劑。它的組方特點,其實是以辛味瀉脾為主,以甘味和苦味為輔的補瀉兼施方。也就是說,半夏瀉心湯,其實瀉的不是心,而是脾,也就是《傷寒論》原文說的“心下”。
當然,半夏瀉心湯也具有一定的瀉心作用,因為方中的黃芩和黃連作為典型的苦味藥,都是清熱解毒的,都能瀉心。但是,我們給方劑定位,一定是抓主要矛盾,定主導功效。所以,希望中醫標準化工作,能夠多考慮這些因素。
所謂,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名副其實,自然而然。名不副實,則又要產生其他的知識,來解釋名與實的關係。這就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俗話說,大道至簡,我們希望能化繁為簡,而不是變簡為繁。
想深入瞭解的,請點選【 文章連結: 】
文章1
第二篇文章,我們關注的是辛味毒性藥的炮製。
為什麼關注炮製?很簡單,因為加輔料減毒炮製的本質,就是配伍。
甚至,所有的炮製,本質都是對中藥的五行屬性,進行改造。改造的目的,是為了讓這個原生態的藥草,更加適合在人類身上用,更加適合在治療疾病時候用。
當然,這個研究思路是我們無意中發現的。第一個無意,有老師講課說到,附子的減毒可以用醋,附子是辛苦兼有,醋是酸味,辛補肝,酸瀉肝,屬於對立衝突的兩種藥味。第二個無意,清半夏的炮製輔料是白礬,而這個白色的礦物藥恰好也是酸味的,半夏是辛鹹兼有,辛補肝,酸瀉肝,鹹瀉肺,酸補肺,也屬於對立衝突的兩種藥味。
所以,我們就想更多、更全面地統計一下,是不是這樣的規律。這就有了這篇文章。
從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來,“湯液經法圖”對於中醫藥領域的很多內容,都是能透視本質的,都是有指導價值的。也就是說,它的潛力是無窮的。這個潛力,甚至有可能超出中醫藥領域,輻射到物理、化學、生物等諸多學科。
俗話說,千舉萬變,其道一也。其實,很多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問題,本質都是同一個問題。
想深入瞭解的,請點選【 文章連結: 】
文章2
第三篇文章,我們關注的是中藥臨床藥師會診。
為什麼關注臨床會診?很簡單,因為有太多的人,都在懷疑“湯液經法圖”的臨床實踐價值。
為了消解大家的懷疑,我們不得不把應該在體系建構基本完成後再做的事,提前到現在做。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這樣做的壞處是,有誤解誤用的風險。
我們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件事,那就是開著破車上路。能上路,自然能解決出行問題,但出現故障和事故的風險也比較高。
我們曾經說過,“湯液經法圖”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新理論,希望大家都能像對待新生兒一樣,多多呵護她,保護她,直到她慢慢長大,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所以,臨床實踐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一定要明確所用中藥的五行屬性,要基於既往臨床有效的經驗方來加減,要儘量使一張處方的主導藥味保持在1-2個。無論是臨床醫師還是臨床藥師,當下在臨床上實踐“湯液經法圖”時,希望都能夠注意這些內容。
俗話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面對臨床問題時,我們也需要大膽與小心的辯證統一。
想深入瞭解的,請點選【 文章連結: 】
文章3
第四篇文章,我們關注的是大黃。
為什麼關注大黃?因為這味中藥是我們開展中藥五行屬性研究的起點,我們要紀念它。
關於大黃的鹹味,這裡不想說太多,大家看我們的學術文章或者科普解讀,就能有完整的瞭解。這裡想說的,還是轉變觀念的問題。
中醫藥強調傳承,這是一件好事。前提是,傳承的內容是正確的。如果傳承的內容是錯誤的,或者是教條的,那就會出問題,就無法指導當下的臨床診療。那麼,怎樣判斷傳承的內容是不是正確呢?答,邏輯分析。
什麼是邏輯分析?就是完全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來,就是關注事物之間的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就是時刻避免教條主義。
從歷代本草對同一個中藥有不同的藥味記載就知道,當下的主流藥性記載只是反映了書籍編寫組的想法,不代表這個想法不會錯,也不代表沒有其他觀點。而從功效藥理和法象藥理兩個角度確認和修正中藥的藥味,雖然看起來改了祖宗的東西,但實際上是更有理可循、有據可依的一類知識,因為五味本來就有相應的作用。
這,就是邏輯分析的結果。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講道理,尤其是從更高維度和整體視角講道理,對於中醫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至關重要。
想深入瞭解的,請點選【 文章連結: 】
文章4
第五篇文章,我們關注的是張元素的《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用藥式》。
為什麼關注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辨證體系中,有五臟,也有虛實,與“湯液經法圖”很像。
我們希望透過研究,能夠找到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假設,假如“湯液經法圖”是組方配伍之源,但隨著歷史的發展,由於各種原因,這個源頭逐漸失傳,只得到了部分的傳承。那麼就會出現以下景象:其一,歷代總會有一些理論學說,是從“湯液經法圖”延伸發展而來的,是帶有五臟虛實和五味補瀉的潛在邏輯的,這是相同點。其二,這種延伸發展和潛在邏輯是不完整、不嚴謹的,從而表現出很多不同的內容和不匹配的地方,這就是不同點。
從本篇文章的結果上看,《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用藥式》與“湯液經法圖”的對比分析,完美地驗證了上述假設。一方面,無論是症狀還是選藥,《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用藥式》的肝木疾病及其治療的確與“湯液經法圖”有70%左右的相符度,這是相同點。另一方面,還有30%不能完全匹配,這就是不同點。
可以預見,這種部分相符、部分不相符的情況,在“湯液經法圖”與現行中醫理論體系的碰撞對比中,將成為一種常態。
俗話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時過境遷。幾千年的傳承,遺落和跑偏難免,我們需要守道人。
想深入瞭解的,請點選【 文章連結: 】
文章5
第六篇文章,我們關注的是五運六氣。
為什麼關注五運六氣?因為五運六氣與“湯液經法圖”都屬於中醫傳統思維的一部分,而且具有相同的底層邏輯。
這種底層邏輯,從靜態結構上看,是陰陽五行。從動態結構上看,是週期性的圓運動。
或者說,無論是五運六氣,還是“湯液經法圖”,還是圓運動,還是周易八卦,還是河圖洛書,其本質,都是週期律。因為宇宙執行的本質,就是週期律。我們的天文曆法,我們的歷史發展,我們的社會生產,我們的金融市場,一切的一切,都是週期律。
因為有週期律,所以我們的萬事萬物都是有關聯的,是普遍聯絡的。具體到五運六氣和“湯液經法圖”的關聯性上,以中運為例,土運太過的年份,人體感受天地陰陽變化,容易出現脾土實證的臨床表現,並且可能繼發出腎水(土克水)和肝木(木克土)的問題,在治療上應選用辛味為主、甘苦酸為輔的治療方劑。
那麼,應該怎樣組方呢?陳無擇給出的答案是,附子山茱萸湯。按照上述這個原則,部分相符,部分不符。
運氣思維非常好,但如果少了“湯液經法圖”,只是去套方的話,還是顯得刻板和力不從心。換句話說,“湯液經法圖”可以增強五運六氣學說的靈活度和行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想深入瞭解的,請點選【 文章連結: 】
文章6
好,這就是第三階段研究的彙總小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有人說,“湯液經法圖”是小眾領域。嗯,這話對,也不對。
說它對,是因為目前的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的確不多,也沒有得到中醫學幾大主流學派的認可。說它不對,是因為從“湯液經法圖”的能力和潛力來看,它絕非是一家學說而已,而是所有中藥組方配伍治病的底層邏輯,是所有學說的底層邏輯。
有人說,“湯液經法圖”是金老師的研究方向,其他人再參與,也無法做成自己的創新和特色。嗯,這話對,也不對。
說它對,是因為我們一直很重視“湯液經法圖”的研究,而且,很多人是透過我們的研究,開始逐步瞭解“湯液經法圖”。說它不對,是因為金老師也不是研究“湯液經法圖”的第一人,我們團隊也只是初步探索。而且,最重要的,我們從來沒有想要把“湯液經法圖”做成私產,而是不設定任何壁壘,鼓勵大家一起參與,一起收穫。
而持有上述這個觀點的人,只能說,私心太重。什麼是創新和特色?全國都沒有,只能你有是嗎?為了所謂的創新特色,不考慮哪些知識對中醫藥發展真正有用,而是強行嫁接植入和標新立異是嗎?
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古人又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古人還說, 敗莫敗於多私。
“湯液經法圖”是一個廣闊領域和公共平臺,我們也只是涉足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未開發的荒地,還有很多未解決的困惑。認真想來,每一個點都值得研究一輩子。
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