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簡稱,全稱是“心房顫動”,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律失常。由於心臟的心房“電路”出了問題,電流在心房裡“轉圈子”,就使得心房的心肌各自為政地收縮,又亂又快。這些電訊號傳到心室,就會使心跳又快又亂,人就會感到心慌心悸。
房顫的害處,不僅是心跳又快又亂引起心慌心悸等不適的感覺,還會因為心房沒有同步的收縮、又快又亂的心跳減少心臟的排血、減少心肌的供血、減低心功能,長此還會引起心動過速性心肌病。不僅如此,房顫時還會在心房形成,血栓掉下來堵塞動脈血管發生臟器梗死,最常見的就是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有房顫的人如果不抗凝治療,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會增加3~5倍,病情也往往更嚴重,房顫患者的死亡風險是無房顫者的1.5~1.9倍。
引起房顫的原因很多,有心臟本身的,也有心臟以外的。心臟以外的病因中,首當其衝。研究發現,高血壓是房顫最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占房顫病因的15%以上。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風險是血壓正常者的1.5倍。血壓越高,房顫的發生率也越高。
高血壓為什麼容易引起房顫?
因為高血壓會引起心臟的結構和電活動“重構”。
高血壓時,心臟射血遇到的阻力大,為了克服阻力,心臟就會發生心肌重構。心肌僵硬度會增加,心肌也會肥厚,心臟的舒張功能就差了,心室舒張末期的壓力就增高了。
這個心室舒張末期,正是心房往心室射血的時候,心房射血的阻力就大了,心房壓力就高了。心房也會重構,發生纖維化、區域性缺血、心肌肥大、擴張,心房就擴大了。擴大的心房,電路受損;場地大了,心電傳導也喜歡“抄近道“,於是,房顫就發生了。當然,這當中還有多種神經內分泌因子的作用。
高血壓引起心肌肥厚、心房擴大,這是心臟的“結構重構”;發生房顫或者其他心律失常,那是心臟的“電重構”。
所以,高血壓患者做心臟超聲,如果發現心室肥厚、心房擴大的改變,就提示未來發生房顫的風險增高。研究發現,左室肥大的患者發生房顫的危險比增加了3~3.8倍,隨著心房擴大,房顫的發生率也會增加。
得高血壓的人,也不就是單純血壓高,身上還有其他影響房顫發生的因素,比如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等。
高血壓對房顫的影響,不僅是發病,而且關係治療。
房顫容易血栓,抗凝增加出血,高血壓都是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發生房顫的重要危險因素,對房顫的治療也有重要影響。我們說房顫了容易長血栓,發生卒中;要抗凝治療,可又容易出血,醫生是要權衡利弊的。在房顫卒中和抗凝出血的風險評估中,高血壓既是卒中的高危因素、也是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對於減少房顫發生和房顫發生後的治療都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患者積極控制血壓,有利於減少房顫。
高血壓是發生房顫的重要危險因素,房顫人群合併高血壓的比例也也高達60%~80%。為減少房顫的發生和有利於治療,高血壓患者都應該降壓達標,就是可以耐受的情況下降到130/80mmHg以下。也有研究分析顯示,強化降壓,控制收縮壓<120 mmHg與新發房顫風險較低相關,心血管獲益也高,但這個指標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
高血壓易致房顫的高危患者,如合併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薦使用“普利”、“沙坦”或者沙庫巴曲纈沙坦類的藥物以減少房顫的發生。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