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科門診,醫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醫生告訴產檢的孕媽胎兒是臀位時,有的孕媽會很懊惱。因為一直就想自然分娩,但是胎位是臀位,剖宮產的機會就會增加。但先別煩,親愛的孕媽媽們,這裡有辦法解決您的煩惱——臀位外倒轉。
臀位外倒轉術是在孕晚期(一般36周後經評估合適的情況下),產科醫生在彩超和胎兒胎心監護下,透過在孕婦腹部施加旋轉壓力,使胎兒自臀位轉為頭位,從而增加陰道分娩機會,降低以臀位為指徵的剖宮產率。可能有的孕媽會有疑問,臀位外倒轉有危險嗎?真的可以轉成頭位分娩嗎?接下來產科蘇麗榮醫生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29歲的孕媽初產臀位,妊娠合併肥胖、糖尿病,2024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從孕23周開始發現是臀位,整個孕期一直為臀位,因孕媽特別想陰道分娩,所以在孕39周收入院。BMI29.1、羊水量適中、臍帶繞頸2周,入院當天行臀位外倒轉術。入院次日自然破水,並於當天自然分娩女嬰,產後2天出院,母女平安。
什麼是臀位外倒轉術?
接下來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臀位外倒轉術吧。
臀位外倒轉術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正常情況下陰道分娩,孩子是頭先分娩,然後軀體在娩出。臀位正好相反,臀位是臀或者腳先分娩,頭後分娩,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危險。如果臀位破水,有臍帶脫垂的風險,臀位分娩後出頭困難,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產後出血的風險明顯增加。當孕晚期是臀位時,醫生以透過臀位外倒轉,把臀位轉成頭位,自然分娩。
臀位外倒轉為準媽媽們提供了除剖宮產之外,嘗試自然分娩的可能,打破了臀位只能剖宮產的侷限,使分娩方式的選擇更加靈活。降低剖宮產率,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當前較高的剖宮產率現狀,合理利用醫療資源,也減少因剖宮產帶來的如疤痕子宮、盆腔粘連等長期健康隱患,對母嬰群體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
不過臀位外倒轉術有一定風險,比如可能引起胎盤早剝、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等情況,需要嚴格掌握指徵並做好相關監測等準備工作。
影響臀位外倒轉術的因素
1. 胎兒情況影響大:胎兒大小、孕周、是否存在臍帶繞頸、孕婦腹壁厚度等因素都會左右操作難度。比如孕周過大、胎兒偏大時,在子宮內轉動胎兒就更困難;若有臍帶繞頸,操作中易牽拉臍帶,影響胎兒血供,讓操作受限,增加準確倒轉的難度;腹壁厚也增加了操作的難度。
2.對操作者要求高:需要施術醫生有豐富經驗、精準的手法以及對子宮內情況準確的判斷能力,要能在操作過程中把握好力度、方向等,稍有偏差就可能導致倒轉失敗。
所以親愛的孕媽媽們,如果你孕晚期一直臀位;如果你有非常高的陰道分娩意願;請產檢醫生進行評估;經過評估後更增加臀位外倒轉術的成功率。
讓親愛的孕媽媽和醫生們共同努力;實現自然分娩的願望!
文字|產科 蘇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