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長期服藥,到底該查哪些指標?
我們都知道,精神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足量、足療程規律服藥。
然而,“是藥三分毒”,精神科藥物也不例外。
所以,對於需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朋友來說,定期複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有利於醫生評估病情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可透過各種指標的變化,及時瞭解是否出現了不良反應、及對身體是否造成了危害。
那麼,在服用各類精神科藥物期間,需要重點監測哪些指標呢?
抗精神病藥物
對於服用抗精神病藥的病友來說,在服藥期間要定期複查的專案包括:血常規、心電圖、血脂、、體重、腰圍、監測血壓等。
血常規
氯氮平:在氯氮平治療的第一年內粒細胞缺乏症的患病率可達0.8%,治療的前3個月最多見。因此,氯氮平治療的頭6個月需每週檢查白細胞計數,之後每兩週檢查一次。
喹硫平:可能會出現白細胞減少。
氯丙嗪:治療過程中,偶爾可見白細胞減少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等。
心電圖
幾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藥物均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統方面的不良反應,表現為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和心電圖改變等。
體位性低血壓在喹硫平、、利培酮和帕利哌酮中多見,奧氮平和齊拉西酮少見。齊拉西酮和舍吲哚可引起明顯的QTc間期延長等。因此在服藥期間,要遵醫囑監測心電圖和血壓。
血糖和血脂
體重增加、血糖血脂代謝異常等是抗精神病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其中,以氯氮平和奧氮平最多見。
約78%的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奧氮平後在治療的前3個月就出現體重增加超過7%,超過50%的患者服用氯氮平或奧氮平後出現糖脂代謝異常。
因此,建議定期監測體重、血糖和血脂,觀察動態變化,有助於早期發現指標異常,並及時干預。此外,抗精神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泌乳素升高、月經紊亂、性激素水平異常及性功能異常,而高催乳素血癥可加重溢乳、性激素水平異常、月經紊亂(閉經)及性功能改變等。
以利培酮、帕利哌酮、舒必利較多見,其次是魯拉西酮、奧氮平和齊拉西酮,而氯氮平、阿立哌唑及喹硫平的影響最小。對於此種情況,建議監測激素水平,必要時查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及其他垂體激素等。
抗抑鬱藥物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目前還是以抗抑鬱藥物治療為主。
那麼,在接受抗抑鬱藥治療過程中,該注意哪些監測專案呢?
監測血壓
對於有心臟病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心臟病高危因素的抑鬱症患者,使用三環和四環類抗抑鬱藥(如嗎氯貝胺、苯乙肼)及西酞普蘭時,建議監測心電圖、體重及血壓 。
肝功能
接受阿戈美拉汀治療後轉氨酶升高常見,因此,阿戈美拉汀禁用於肝功能損害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者、丙肝病毒攜帶者/患者。所有患者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療前均應檢測肝功能,治療第6周、12周、24周應常規檢測,此後有臨床跡象時檢測。
心境穩定劑
心境穩定劑常用於治療雙相情感障礙,常見的藥物有鋰鹽、丙戊酸鹽等。
血鋰濃度
鋰鹽的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較為接近,因此,接受鋰鹽治療的病友應監測血鋰濃度。應在末次用鋰12小時後抽血檢測。開始每週查1次,第4周後每2周1次,第8周後每月1次,必要時應隨時查。
除了定期監測血鋰濃度外,服藥期間還需要監測一些其他指標。
甲狀腺功能
一項在24574例雙相障礙患者中,比較9種常見雙相障礙治療藥物與甲狀腺功能減退風險的研究,發現鋰鹽引發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四年累積風險最高,達 8.78% 。因此,在使用鋰鹽治療前,除常規輔助檢查外,血清電解質、腎功能和甲狀腺功能都必須檢查。
另外,丙戊酸鹽和卡馬西平可能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因此,服用這兩種藥物治療期間,要定期查血常規,方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精神科藥物是治療精神疾病的“有力武器”,利遠大於弊。但總有一些人因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擅自減藥、停藥,這不僅耽誤治療,還擾亂正常生活與工作。希望患者及家屬能明白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同時,遵醫囑定期檢查,為安全用藥護航,將藥物傷害降到最低。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線上檢視~
本文來源: 好心情網際網路醫院
責 任編輯: 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