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譚琪欣 徐詩瑜)據國家醫保局訊息,2024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中共有117種目錄外藥品參與談判競價,其中89種談判/競價成功,成功率76.1%,跟往年持平,28種談判失敗。國談失敗有哪些原因?12月9日,在2024國家醫保談判結果解讀會現場,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進行了解答。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
“談判失敗的28種藥品中,大部分是改良型的藥物或國外已上市多年的老藥,只有3種是創新藥。而談判失敗的藥品中,絕大部分都可以在目錄內找到相同適應症或機制類似的藥物,只有5種藥品在適應證或機制上有一定特色,我們也遺憾沒有談判成功。”黃心宇總結,談判失敗歸根結底還是藥企的預期價格未能與醫保方的支付意願未能達成一致。
他舉例道,比如今年談判中有一個治療蕁麻疹的注射劑,是從口服制劑改良而來,其劑型改良雖具備一定的臨床價值,但藥企的預期價格比已在目錄中的同通用名口服制劑要高出一千多倍,價效比的優勢並不明顯。其次,還有一些進口藥品因受到國際價格體系的影響,無法在醫保談判過程中和我國醫保基金支付意願、能力“同頻共振”,最終都會導致談判失敗。
藥企如何才能提高談判的成功率呢?“臨床價值大、創新程度高、價格合理、填補空白,這是醫保目錄新增藥品的共同特徵,也是一款藥品要順利進入國家醫保談判目錄的充分必要條件。要為藥品進入醫保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建議藥企從一款藥品研發時就做好佈局。”黃心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