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以來,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PA)首次更新了其關於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臨床實踐指南。
新指南於11月1日線上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總體目標是提高BP患者的護理質量和治療結果。它包括8個循證推薦宣告,涵蓋治療計劃的評估和確定、社會心理干預和藥理學。
指南中的數字1表示的建議是指干預的益處明顯大於危害,數字2表示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每個指南宣告還對研究證據的強度進行了相關的評級——高、中和低,分別用字母 A、B 和 C 表示。
APA建議(1C)對疑似BPD患者的初步評估包括:
該個體前來接受評估的原因;
患者的治療目標和偏好;
精神症狀回顧,包括人格障礙的核心特徵和常見的共病障礙;
精神病治療史;
評估身體健康以及社會心理和文化因素;
精神狀態檢查;
以及自殺、自殘和攻擊行為風險的評估,如 APA 成人精神病學評估實踐指南第三版中所述。
APA建議(2C)BPD患者的初始精神病學評估包括一種定量措施,以識別和確定可能是治療重點的症狀和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
該指南列出了幾個選項,包括(但不限於)23項版本的邊緣症狀列表;隨時間推移對嚴重程度的邊界評估;兒童邊緣性人格特徵量表11項;和情緒調節難度量表。
APA 建議(1C)BPD患者有一個記錄在案的、全面的和以人為本的治療計劃,並參與關於其診斷和治療的協作討論,其中包括與疾病相關的心理教育。這是一項新建議。
另一項新建議 (1B)建議採用結構化的心理治療方法,該方法在文獻中得到支援,並針對疾病的核心特徵。這些療法包括辯證行為療法和基於心理化的療法,以及在最近的研究中證明有效的其他療法。
APA建議(1C)BPD患者在開始任何新藥物治療之前,應審查共病的疾病、既往心理治療、其他非藥物治療、既往藥物試驗和當前藥物。
APA 建議(2C)任何BPD的精神藥物治療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旨在解決特定的可測量目標症狀,並作為心理治療的輔助手段”。藥物治療不是主要治療方法,但可能有助於減輕個體患者的症狀,例如情感不穩定、衝動或精神病樣症狀,幫助他們繼續參與治療或降低自殘的短期風險。
APA建議(1C)至少每6個月對藥物進行一次審查和調整,以評估治療效果並確定需要逐漸減量或停藥的藥物。
另一種護理模式
重要的是要注意,人格障礙(AMPD)替代DSM-5模型正越來越多地被整合到青少年和成人的臨床實踐中。
與將人格障礙診斷為不同和獨立條件的傳統分類系統不同,AMPD將人格障礙視為嚴重程度和損害的連續體。
AMPD認識到人格障礙症狀的可變性和重疊性,併為評估和治療計劃提供了一個細緻入微的個體化框架。
儘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替代模型的重要性,但該系統評價並未確定符合標準的替代模型的治療研究。因此,它並未包括在新指南中。
參考文獻
Keepers GA, Fochtmann LJ,et al.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m J Psychiatry. 2024 Nov 1;181(11):1024-1028. doi: 10.1176/appi.ajp.24181010.
大話精神編譯,轉載請聯絡編輯部。
投稿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