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醫生尊敬的師兄發了一篇科普《》,表揚了那位女士(詳見:),因為她雖然不尊醫囑,好歹還願意打疫苗。有疫苗黑認為,她有SLE,就不該打新冠疫苗。
師兄闢謠:疫苗與SLE發作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師兄的觀點沒問題,但闢謠後對疫苗分類科普時,犯了兩大錯誤。
第一個錯誤,來自【口服減毒活疫苗】。
師兄列舉了8種減毒活疫苗,最後一個是口服狂犬病減毒活疫苗。
口服狂犬病減毒活疫苗,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口服,一個是活疫苗。
狂犬病毒高度致命,用活病毒做人用疫苗的安全性風險太高了。
巴斯德在19世紀末發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採用風乾的方式滅活病毒,但並不徹底,疫苗裡可能殘存活病毒,甚至出現了多起接種疫苗反而得狂犬病的案例。後來改用化學試劑滅活,才完全解決了病毒滅活不徹底的致命缺陷。
人用疫苗史上,從未用過狂犬病活疫苗。獸用狂犬病活疫苗倒是有的,但因為有導致狂犬病病毒擴散的風險,已經逐漸被放棄。
在《2013年中國狂犬病年會》上,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王棟研究員披露:目前國內獸用狂犬病疫苗市場上,近90%是活疫苗。
北京市科委2015年報導,我國當時的狂犬病滅活疫苗、活疫苗均為肌肉注射疫苗,口服活疫苗全部依賴進口。北京市科委支援的“獸用狂犬病口服疫苗製備關鍵技術和工藝的研究”當年中試生產,有望改變中國獸用狂犬病疫苗市場格局。
但農業部2017年一紙公告:我國(獸用)狂犬病滅活疫苗能夠滿足防疫需要,自2017年7月1日起,停止生產狂犬病活疫苗。這表明,活疫苗雖然有成本低、效果好等優勢,但在消滅狂犬病的大局面前,必須被淘汰。
以上官方報導表明:我國獸用狂犬病疫苗確實有活疫苗,但國產活疫苗全部是注射疫苗而不是口服疫苗,進口活疫苗有口服疫苗。2017年以後,我國獸用狂犬病疫苗也不再有活疫苗。
所以,師兄在人用疫苗領域提及【口服狂犬病減毒活疫苗】,只能說明師兄不是疫苗內行,估計也是複製貼上來的吧。
第二個是疫苗分類錯誤。
師兄將疫苗分為【滅活疫苗/活疫苗】,這個邏輯看似正確,實際有大Bug。這個分類邏輯相當於把人類分為【男孩/女性】,你應該能看出來Bug所在了吧。
這個錯誤,師兄不可能避免,因為業界對疫苗分類,本來就亂成一鍋粥。
可以說,業界不認為疫苗分類是件重要的事,從來沒有嚴格遵從分類邏輯,去對現役疫苗進行系統性的梳理。
最權威的普羅特金版《Vaccines》,相當於疫苗界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講遍所有疫苗,竟然漏了一個統攬全域性的疫苗分類。這就相當於生物學著作,竟然不講生物分類一樣。
如果沒有陶醫生,業內的疫苗分類亂象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沒人在乎。
陶醫生為什麼在乎呢?
因為我現在投身於疫苗科普自媒體,如果不釐清疫苗分類,很多問題沒法給出完美的解釋,就無法脫穎而出,就無法獲得公眾認可。
公眾對疫苗知識的渴望,以及自媒體平臺的出現,催生出陶醫生版的疫苗科學分類。
陶醫生的疫苗科學分類,其特點是分層+嚴守邏輯,在一個分類層次上不可能出現漏洞或歧義。
疫苗分類層次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整,但邏輯必須自洽。還是拿人的分類來類比,可以先分性別再分人種,也可以反過來,邏輯上都沒毛病。
師兄犯的錯誤,正是業內一直不屑於糾正的錯誤——【活疫苗】的對立面,不是【滅活疫苗】,而是【非活疫苗】。【白色】的對立面,不是【黑色】,而是【非白色】,理解了吧。
活疫苗的概念很清楚,就是疫苗裡含有活微生物體的疫苗,理論上存在感染的可能性,這是疫苗安全性的重大分水嶺。也是公眾最關心的疫苗安全性問題,所以在我的分類裡,“是不是活疫苗”屬於最上層分類邏輯。
師兄在描述活疫苗時,全都用“減毒”作為定語,即“減毒活疫苗”,其實這也不對。
一方面,如果活疫苗全部是減毒疫苗,那這樣描述就太羅嗦了。我是上海人,在介紹自己時需要強調中國上海人麼?沒必要嘛。
另一方面,活疫苗並非全都是減毒疫苗。比如美國有一款腺病毒疫苗,含有活的、非減毒的病毒。如果吸入這款疫苗,那妥妥的中招。但這款疫苗設計為口服後在腸道釋放,腸道不是腺病毒喜歡的環境,所以沒法作惡,但可以激發免疫。
滅活疫苗的概念,其實也很清楚,就是把病原體滅活後直接做成的疫苗。比如把狂犬病毒滅活,把脊灰病毒滅活,把甲肝病毒滅活,把乙腦病毒滅活後,含有這些病毒全屍的疫苗,才是滅活疫苗。
師兄舉例了6種滅活疫苗:宮頸癌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帶狀皰疹疫苗、、新冠疫苗。
我不禁感嘆:怎麼做到的?幾乎完美地避開了最常見的滅活疫苗
宮頸癌疫苗、乙肝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都是重組蛋白疫苗——把病毒蛋白基因轉入工程細胞,後者大量生產出病毒蛋白,收集這些病毒蛋白做成的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的生產過程中沒有出現過活病毒,也不存在病毒滅活工序,疫苗成品只是病毒蛋白,這算哪門子的滅活疫苗嘛。
肺炎球菌疫苗的基礎是多糖,其生產過程中有細菌滅活工序,但只是收集細菌表面的多糖做疫苗。
多糖疫苗成品只是細菌多糖或多糖蛋白,找不到任何細菌屍體,也不應該稱其為滅活疫苗。就好比看見一根鳥的羽毛,你只能說那是一根鳥毛,而不能說那是一隻死鳥。
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都有滅活疫苗,但有更多其他技術路線疫苗。
傳統上,將流感疫苗分為三代:滅活疫苗→裂解疫苗→亞單位疫苗,滅活疫苗因為含有病毒全屍而不良反應大,現在基本棄用了。
目前全球主流的流感疫苗是裂解疫苗,其次是亞單位疫苗。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確實有病毒滅活工序,但成品裡都不含流感病毒全屍,所以不是滅活疫苗。如果把這兩者都叫成滅活疫苗,與第一代真正的滅活疫苗就會混淆,違背了邏輯。
流感亞單位疫苗還有細分,雞蛋或雞胚培養的疫苗存在病毒滅活工序,但重組蛋白疫苗就沒有這道工序,那就不可能叫滅活疫苗。
新冠疫苗大家很熟悉,中國用的90%以上確實是滅活疫苗,但也同時有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外國用的幾乎都不是滅活疫苗,而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為主,以及少量重組蛋白疫苗。
我解釋完了,你還覺得這6種疫苗算滅活疫苗麼?
正確的分類,疫苗首先按是否含有活微生物體,分為【活疫苗/非活疫苗】,滅活疫苗只是非活疫苗裡的一個傳統型別而已,就像男孩只是男性裡的一個分類而已。
我說完了,師兄接受麼?
師兄網名【棒棒醫生】,大名餘向東,1992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六年制醫療系本科,目前是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院血液風溼免疫科的主任醫師。雖然是西醫,但師兄精通中醫,長年科普循證醫學理念,寫過一本振聾發聵的《拍磚中醫》,與著名中醫大V楊楨過過招(),還出書《林黛玉究竟得的什麼病—四大名著醫話》和《與天之戰——中西醫抗疫史比較研究》。
我網名【陶侃疫苗】,大名陶黎納,200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預防醫學本科,曾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工作16年,目前做疫苗自媒體,公共衛生主管醫師。與師兄相比,我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但我是中國最懂疫苗的人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