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瀚允 侯佳欣)1月26日,農曆新年前夕,高原上的寒風依舊凜冽,藏族醫生索南卓瑪凌晨從家中出發,頂著未明的天色,又一次登上了“上山”的列車。今年春節,她將與一位護士、一位120救護車司機在唐古拉山鎮衛生院值班,共同度過這個新年。
唐古拉,又被稱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衛生院建於1958年,位於距格爾木市區420公里的沱沱河沿岸,海拔約4700米,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作為一名基層醫生,今年48歲的索南卓瑪已在這裡工作了28年。
“我們這裡海拔高,藏族牧民的飲食習慣以牛羊肉、酥油茶等為主,、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比較常見。”1月31日,索南卓瑪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唐古拉山鎮下轄7個行政村,共1860人,目前在鎮衛生院建檔的慢病管理患者,包括66個高血壓患者、26個糖尿病患者、13個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此外,還有200餘位0~6歲兒童。
2月1日,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的一戶牧民家中,索南卓瑪(右)進行入戶隨訪,為當地牧民檢查身體健康。受訪者供圖
“我們每季度都要對這些患者進行一次隨訪,如果檢查指標不合格,那麼7天后還要再去一次,或者督促他到上級醫院就診。還要定期前往牧區,為牧民提供巡迴醫療服務。”索南卓瑪介紹,有些牧民家住得遠,單程去一次就要三四個小時。當地高寒缺氧,即使夏天也時常需要穿著羽絨服,如遇冬天大雪封山,則道路愈加寸步難行,但這麼多年,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2024年,格爾木市持續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唐古拉山鎮衛生院作為格爾木市人民醫院分院,醫療資源下沉,患者在高山上也能享受到遠端診療服務。
“現在的條件比我剛工作時好了太多!衛生院裡裝了地暖,還給我們配了巡迴醫療的專用車,再也不用像20多年前那樣,騎著馬去老鄉家裡看病。”提起近年來衛生院的發展和變化,索南卓瑪感到欣慰,“醫療裝置越來越先進、完善,還增強了資訊化建設。”
2月1日,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衛生院,索南卓瑪(左)為當地牧民測量血壓。受訪者供圖
“昨天一天我接診了10多個患者,有牧民,也有周邊駐站機關、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冬季流感比較嚴重,他們來這裡開點藥,或者輸液,方圓幾百公里,只有我們這一家衛生院。”索南卓瑪告訴記者,唐古拉鎮衛生院地理位置特殊,這裡海拔高、氣候嚴寒,又緊鄰著109國道,承擔著五道梁至唐古拉山頂路段的24小時急救任務,範圍大,點多、線長、面廣。這個春節,她和兩位同事隨時待命,誰也不敢鬆懈。
“除夕晚上,我們三個人炒了幾個菜,我給家裡人撥了一個影片電話,他們在山下過年,我在山上過年也是一樣的!只要大家需要我,我隨時都在。”索南卓瑪笑著說。